蒋竹山接过信函,看着信皮儿上写着“文惠兄亲启”几个字,口中轻声自语道:
“确实是吴宽贤弟的字迹。”
他拆开信皮儿,展开信纸,只见纸上写道:“
文惠兄,见字如面,来信收悉。
得知兄台正觅药铺伙计,愚弟现荐堂侄吴新觉与你。新觉在我身边两年有余,业已学得不少药学知识,窃以为可胜任学徒伙计一职。你我同窗,情同手足,新觉是吾侄亦是你侄,望对其严加管教。另,让新觉捎去白银二两,权当兄台生药铺开张贺礼,千里鹅毛,礼轻意重,还望笑纳。最后,你我多年未见,甚是想念,愚弟新任合剂局修合官,兄若到京,盼叙。”
蒋竹山默念完老同学的来信,缓缓折好信笺,看着眼前的这个小厮,道:
“吴新觉?”
“是的,蒋大爷,我就是吴新觉,吴宽的堂侄。”
“好好好!”蒋竹山看着一脸大汗的小厮,突然回过神儿来,忙问:“渴了吧?快吃两杯茶!”
说着,拿起桌上的茶壶,给吴新觉倒了一杯茶。
早就口渴难耐的吴新觉一把抓起茶碗,咕咚一口将杯中的温茶一饮而尽。
蒋竹山见状,连忙又要续杯,不料被小厮抢先抓起茶壶:
“不敢劳烦蒋大爷,小侄自己倒。”
吴新觉一连喝了五杯茶,将茶壶中的茶水喝了一个底儿朝天。
蒋竹山趁机仔细端详了小厮一番,觉得他面相上,五官端正,四方脸,额头饱满,地阁方圆,是个忠厚老实人相,心里觉得很是中意。
五杯茶水下肚,小厮长长吁了一口气,一副浑身上下爽爽歪的样子。
蒋竹山见茶壶里没水了,就朝后宅喊天福送水,然后关心地如何来的?路上顺不顺利?走了几天等等,犹如叔父般的一番嘘寒问暖。
吴新觉坐的恭恭敬敬,一一作答。
寒暄之后,蒋竹山想测试一下这个小厮对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便开口问道:“新觉,你知道合剂局方这本医书吗?”
“知道!”
蒋竹山微微点了点头,接着问:
“你可知书中记录了多少个门类的方剂?”
“一十四个门类,分别是诸风、伤寒、一切气、痰饮、诸虚、痼冷,积热,泻痢,眼目疾,咽喉口齿,杂病、疮肿、伤折、妇人诸疾及小儿诸疾,统共载方七百余首。”
“嗯……”蒋竹山满意地点了点头,又问,“那你能记住‘麻黄汤’这个方剂吗?”
“记得!”吴新觉很是自信,“此方治伤寒头痛,发热恶风,骨节疼痛,喘满无汗。麻黄三两,去节;甘草一两,炙;肉桂二两,去粗皮;杏仁,七十枚,去皮尖;上为粗末,入杏仁膏令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以汗出为度 若病自汗者,不可服。不计时候。”
蒋竹山听到小厮对药方倒背如流,不由面露喜色:“小小年纪,能有如此学识,难能可贵!”
“小侄跟随宽叔两年有余,宽叔一直嘱咐小侄要熟读此书,还说此书乃世间医者枕边书。”
“你堂叔在信中提过此事,说你目前的知识足以胜任药铺伙计,看来并非虚言。”
“宽叔听闻蒋大爷开了生药铺,正寻觅学徒伙计,就让侄儿前来跟随大爷学医辨药,宽叔说光会背书不管用,必须与实际结合才可以成为一名真正的医者。”
“哈哈,看来你堂叔对你是寄予厚望呀!”蒋竹山笑道,又问,“你堂叔现在升任合剂局修合官了?”
“嗯!刚上任不久,现掌管合剂局的配料制药。”
蒋竹山听罢,缓缓点了点头:“你先看看我这个小药铺,要是觉得行,就留下,我去给你催催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