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公道虽然是侠客,但他极富正义感。若朝廷有需要,他肯定乐意为陛下效力。”吕布对祝公道此人十分佩服。
说到这里,张绣也想到了一个人,
“陛下,臣在西凉的时候也认识一个侠客,此人的性格放荡不羁,但勇武过人,侠义为怀。”
“而且他还有很不错的军事才能。”
刘辩:“……”
“有这样的人才,你怎么不早点推荐?”
张绣老脸一红,尴尬的挠了挠后脑勺,“这不才想起来嘛。”
“他叫杨阿若,在当地有句话:‘东市相斫杨阿若,西市相斫杨阿若。’说的是此人最爱替人打抱不平。”
杨阿若?
好像《游侠曲》《英雄记》以及《三国志》都记载过他的事迹。
“他也愿意为朝廷效力?”
只要是人才,刘辩当然想要收揽。
问题是,人家愿不愿意啊。
虽然他有系统,可以不断地攻略人才。但他没那么多时间,也不想跑那么多地方。
“杨阿若心怀大义,必然会愿意的。”
“他没有来参加这次考核,是因为他对陛下您还不够了解,臣亲自写一封书信给他,必能将他招至陛下帐前!”
张绣也很有信心。
作为一个帝国,要培养的不仅仅是军事人才,方方面面的人才都要具备。
因此,只要是在某个领域有着极大成就,或者贡献的人,都可以来帝国学院应聘。
大汉的人才其实真不少。
但早些年朝廷昏暗腐败,天下大乱,大多数人都选择了避世隐居。
比如荀彧的叔父荀爽,水镜先生司马徽,庞德公,张臶,胡昭,管宁等人。
还有就是童渊,李彦,李进这些在武道方面有着极高造诣的侠客高人。
如果能把他们请出来办学,必定会对大汉的人才培养起到深远的影响。
为了办学大计,刘辩专门把蔡邕,唐瑁,郑玄,卢植等人叫到一块。
“蔡太师,帝国学院开学典礼,筹划的怎么样了?”
最近一直在忙文武考核的事情,帝国学院交给了蔡邕和唐瑁全权负责。
他们有名气和地位,更重要的是人脉。
一旦天下文人志士得知,蔡邕为帝国学院的院长,必定会慕名而来。
毕竟,不论是寒门学子还是世家子弟,没有人不想拜蔡邕卢植这些人为师。
“回陛下,一切都在积极筹备当中。沈先生给了很大的支持,如期举办没有问题。”
蔡邕对这件事情格外的上心,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当中。
如今两个女儿都不在身边,他没有了后顾之忧。
他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放开手脚做一件事情。
陛下对他信任,给他机会,他自然要用十倍的努力来回报陛下!
“朕有一个问题。”
刘辩道。
蔡邕等人紧张地看着他,“陛下请讲。”
“现在学生方面没有问题,可你们不觉得,咱们的师资力量实在太匮乏了吗?”
就凭朝廷的这些大臣,显然是不够的。
毕竟,大家还有政务要处理,只能当个兼职教授。
所以还是得找一些专业的老师才行。
众人沉默,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因为他们现在还没有意识到,将来学院会发展成什么规模。
“陛下,臣有一些好友,或许可以请他们来帮忙。”
想了一会儿,蔡邕抬起头道。
“只是他们厌倦官场,不知道肯不肯出来担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