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城。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从一个小小的渔村开始。
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各种广厦楼体一一拔起。
以极快的速度,让这里成为建筑密集的钢筋水泥城市。
而飞快的基建,更是有着中国第一速度之称。
关内关外,常住与流动人口早已破了千万。
让这里显示着另类的繁华。
十七点四十。
这个时间在六月份的鹏城,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太阳依旧是那么高高在上,没有一点儿要落下的样子。
空气中都弥漫着火热的暑气。
宝安大道上,宽敞的道路,车辆众多。
王秋面挂医用口罩,头戴紧盔,一身黄色工装,骑着改装过的外卖电车,靠着道路边界,一脸兴奋的向着最后一单目的地驶去。
从三十二岁下岗,到现在还有一天六十周岁,整整二十八年的外卖生涯,可以说,王秋把自己的一辈子,都扔到了这个行业里。
九十年代初,下岗潮开始。
王秋有幸榜上有名。
开始时,吃惯了工厂的大锅饭,王秋很是不习惯。
自身也没有什么工作技能。
硬是拖了半年没有工作。
领的那点儿买断费,一点儿也不抗花用。
每天晚饭时,王秋看着等着吃饭的儿子,老婆,王秋就恨自己恨的要死。
后来在工友的介绍下,咬咬牙,跺跺脚,厚着脸皮,在一家小饭馆里,当起了兼职的送餐员。
虽然没有工资,但每送一单有三毛钱的跑腿费。
到月底发了工资,看着到手的二百零九块钱,钱不算太多,可王秋总算找回了自己作为一个男人,一个家庭顶梁柱的那种成就感。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王秋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外送生涯。
也是头一次把这份兼职,当成一个工作来做。
从最初的餐馆兼职,到后来的专职,再到智能手机兴起。
千度,音浪,峰鸟,点我达,跑腿,口碑,速送,还有现在做的靓团,等等的各种外卖平台,王秋基本都进去做过。
各种奖励,制度,了解的很是通透。
每隔一段时间,有什么活动开始,四周经常有人让王秋给仔细解读一遍。
争取赢利最大化。
当然了,不管什么工作,都不可能顺风顺水。
就这么一份入职门槛低到不行的工作,王秋也不是没有遇到了难题。
在五十岁的时候,由于社会福利体系的发展,上边有文件要求,各大公司,不得雇佣年龄过大的人进行危险的工作。
所以那个时候,外送公司整体裁人,一点儿人情不讲。
堪比公职人员的一刀切。
好多人不得不挺着好大的年龄换一份更难找的工作。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与公职人员不同,外送公司有着代理制度。
是公司-代理-外送三层关系层叠。
看似统一一体,但又有些不同。
身份与工资可以相互脱离。
既然正式员工当不成,王秋联合了一些人,找了当时的承包商,双方可以说一拍即合。
一边是不想换工作的员工,一边是想稳定团队,不想继续招人的代理。
王秋这些人,脱了外送公司的员工籍,换了承包商的员工身份,换个名义交着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