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纯金的,是鎏金佛像。纯金的话,这重量也不对。”楚健说道。
沈世杰和马汉飞认真一看,还真是鎏金的。
不过,鎏金佛像其实也不便宜,甚至更贵。
“明代还是清代的?”
沈世杰希望是明代的。
玩他们这行的,都知道明代鎏金佛像最有价值,拍个上千万都是寻常事,以前甚至拍出过亿的天价。
佛教自东汉时传入中国中原地区,迄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早期佛像主要是汉传佛教造像,如北齐、北魏、隋唐、宋辽等时期,都是中国佛教造像的高潮期。
至隋唐,佛像的制作风格改变了北魏以来的“秀骨清像”型,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向“雍容华贵”的方向发展,并且更加人性化,故有“菩萨似宫娃”一说。
自元代开始,中国佛像制作的主流风格由汉式转为藏式。一方面是出于皇帝个人对藏传佛教的信奉,另一方面也是受朝廷统治政策的影响。
特别是明清两代,出于民间供奉和安抚、笼络藏区的政治需要,朝廷大力扶持藏传佛教在中原的传播。
藏传金铜造像迅速发展,形成了金铜佛像制作的高峰期,尤其是在明代的永乐、宣德时期和清代的康熙、乾隆两朝。
那些汉地制作的藏式佛像,特别是明清宫廷造像,外表大都采用鎏金制作,工艺精湛,气势辉煌,姿态普遍富于动感,颇具震撼力,在抚慰人心的同时,也凸显尊崇之美。
就比如眼前的这尊鎏金佛像,典型的藏传佛像。
“应该是永乐时期的。”阿飞兴奋地说道。
作为行内人,他很清楚鎏金佛像看明代,明代佛像看永乐。
纵观造像史,永乐宫廷造像绝对是历史长河里的一座里程碑。
藏传佛教定型,内地审美加持,工艺精湛,制作精细,以神韵曼妙、匠心别具、风格兼容汉藏而独步天下,令众多收藏爱好者为之倾倒。
好的永乐造像,具有极高的稀缺性和历史价值,在佛教艺术品市场上无可撼动。
“看着的确像是永乐时期的,永乐鎏金佛像采用铜鎏金工艺,表面呈现出金黄色,显得华丽高贵。”沈世杰附和道。
其制作过程复杂,涉及铸造、鎏金等多种工艺,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才能完成。
看底座,有“大明永乐年施”的铭文。
表明这是明代朝廷专为颁赐藏区地方政府官员、宗教界上层人士而铸造的。不仅表明了佛像的制作年代,也体现了其官方背景和宗教意义
沈世杰看这尊无量寿佛,头戴五叶宝冠,长发悬地,双手作结定印,手心托甘露钵,全身饰珍宝璎珞,天衣自腕曲折飘下。
底板刻有十字交杵纹,边沿密合,似未开过。其整体造型优美,比例匀称,绝对是永乐造像中难得一见之佳作。
“这尊佛像,值两千万以上。”阿飞羡慕道。
才出来多久?这么快又捡漏了,而且还是这样的大漏。
前些年,港岛的拍卖行也拍卖过一尊差不多的无量寿佛,拍出两千五百多万港元。
阿飞看来,之前拍卖的那尊无量寿佛,还没有这一尊精美。
两尊造像身量相仿,风格却不尽相同,此尊于细节上的处理更显精巧,如钵内甘露的表现手法及足上的装饰,更完整地体现出明初铸造工艺的精湛。
“淡定,这只是楚哥小试牛刀而已。”沈世杰鼓吹起楚健来。
当然,他也不完全是吹牛。
楚健捡漏的宝物中,这尊佛像确实排不上号,才两三千万的东西。
要知道,价值过亿的宝物,楚健也没少捡。
马汉飞:“……”
他也是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