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
小巧满月时,为人父母,他们终是耐不住性子跟女儿低下头,不远千里去了y市。
第一次去何志军家,足足倒了五趟车,又经过颠簸的山路,才看到宋莲那个、一贫如洗的新家,除了这些,更让人揪心的是便宜女婿家人。
又懒又奸的婆婆,心怀鬼胎的大姐,年幼的弟妹。
这几个人就因为宋莲生了一个女儿懈怠宋莲,要不是交通不发达,宋大发两口子都能带着女儿跑路。
即便是如今想起,杨云英的心还是隐隐作痛,宋大发又说起迁户口的事,她的心里又怎么能够痛快。在她心里,户口不仅关乎着外孙女的生活质量,还是女儿在她这里的一丝牵挂。
宋大发也是十分恼火,做人本就不是软和的态度,不由得气急道:“你管了,她就听!她什么时候听过别人的话!”
正是村民从田地里晚归的时候,村口的大榕树下时常聚着碎嘴婆子,村里出了名恩爱的两口子,眼看着是要有闹开的苗头,在村口溜达的于老太十分乐于去看热闹,悄咪咪的向前靠近。
听完了宋大发的话,于老太笑嘻嘻的对两口子:“我说大发啊,有什么事慢慢来。还有你啊,大发家的,小巧都5岁了,再大的事也不能怎么样了。诶诶诶!别走啊,咱再聊聊……”
杨云英懒得理会唧唧喳喳的于老太,阴着脸,加快步伐往家里赶,宋大发急忙追去。
变了脸的杨云英和赶着去投胎的宋大发,于老太笑开了花,跟闻风而来的同伴对着两人离去的方向窃窃私语,时不时的乐出声,好像是发现什么能让人笑掉大牙的惊天大秘密般。
宋莲跟宋老太把晚饭做好,在外干活的父母,也前脚跟后脚的回到了家。
厨房里忙碌的宋莲,把杨云英吓了一大跳,昨天晚上让她多住几天,再看看孩子亲热亲热,免得小巧以后和她不亲近,她还一口否决,推脱着说要早点回去干活,赚钱的事情杨云英也不好多说什么。
现在怎么还在家里悠闲的做着饭,难不成白天的时候和何志军发生矛盾了?杨云英疑惑着。
上辈子宋莲工作的黑心制衣厂活急,为了不被小气的老板娘挑三拣四的,找理由扣钱,尽管是在历经大半天的车程奔波,整个人像散了架一样,回来的第二天,交上材料宋莲就急冲冲的赶回y市上班。
可是这一辈子她都不打算回去了,还管什么老不老板娘的。
饭桌上,杨云英主动询问着宋莲户口的事,宋莲没走人,那么在杨云英眼里还是有得商量的。
“这事不急,妈,你让我再想想。”宋连冷静的回答道,把之前打好的草稿说出来应付。
宋莲的话莫名让杨云英松了一口气,“没事,咱慢慢来,你要想清楚了,你和小巧的户口走了,你得想想小巧怎么读书?”
“行,我记着,小巧的事,我会处理好的。”
说完,宋莲低下头,默默的吃着饭。
往日里比牛倔的宋莲,那么容易就直接答应别人的提议,众人都有点儿不敢相信,面面相觑。
一向喜欢和宋莲作对的宋大发,在杨云英的瞪视下,也只能默默的扒饭。不过看着宋莲没有想要说话的样子,大家只能把想法憋在心里。
尚且还是意气风发的老爸,没有被累弯了腰的老妈,年轻的父母有些让宋莲不由得眼角发酸,低下头默默的扒饭。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为自己操劳半辈子,到头来竟是自己这不孝女,连累得他们白发人送黑发人。
这一次,由宋莲来守护着她爱的人!
夏天屋里太热,乡下人家多是喜欢敞开大门吃晚饭,或者捧着饭碗到处溜达。
比如现在,宋家门口。
隔壁的十三婆和隔房的七婶捧着饭碗,坐在门口的两边,一边扒拉着饭碗,一边还时不时的说着八卦。
“大妹,你这户口转走了,可是进不来了!”这是七婶的语气。
“咱们村的户口现在可是香饽饽,年底分红那可是一大叠票子!新村和上田村都眼红死了。”十三婆接上。
这事还得追溯到生产大队分家,当年两个大村仗着自己人多势众,压着五里铺分了后山湖,自己倒是把大片的山林揣兜里。村里谁都不服气,有一些人甚至直接当面,指着刚当上村长没几年的宋大发的鼻子骂,换届投票的时候,把宋大发投走。
机缘巧合之下,宋大发才和乡镇府办了集资厂,离开五里铺也就才几年,宋大发的厂子办得蒸蒸日上,正是宋家最红火的时候。
村里人看着宋大发离了五里铺,过的那么惬意十分不舒服,找着村里的长辈说情,又把后山湖这个烂摊子耍赖似的硬是塞回了他手里。
宋大发只能找人来承包,最后村里承包出了50年的年限,村里每年都按户口分给村民一笔分红。那时,但凡是拿了钱的人,就差没把宋大发捧上了天,彼时的宋家人,谁能想到今后会发生的事情。
再过上十来年,等到宋大发准备退休时,后山湖又成了一个烂摊子,这事被有心人算计,竟然还能算到他的手上,成了宋大发的一个污点,晚节不保,才导致了宋大发的悲剧。
然而这些都是为人之女,宋莲所不懂的,她只以为老爸是错过了好时机,毕竟宋大发那般强势的人,更不会跟家人吐露一丝难处。
“宋大发是你爸,谁敢说一句,没有宋大发,她们一张票子也拿不到!大妈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你现在跟钱过不去,以后你求着也没人给你钱呀。”
对于村里的某些风言风语,七婶十分的不乐意,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是谁传出来的,吃水还不忘挖井人呢。
“大发家的,说来还是大妹有福气,我家那死丫头前脚走,后脚后山湖就被大老板承包了!气的我几天睡不着觉!个死丫头让她上赶着往婆家去!”十三婆婆瘪着嘴,每每说起她三丫的事都恨不得跺脚。
“大妹,大发家的,你可别听了别人的撺掇。不说别人了,就韦大炮家的,都已经放话了,你一走,她就托她在乡镇府当官的隔房堂叔,把她儿媳妇的户口迁进来,等她家四丫头嫁了也不给迁出去。”七婶苦口婆心。
宋家的人虽然不讲理,但从没做过坏事,比起某些黑心肝的人十分的得七婶的心。
“好家伙!这算盘打得那么响,隔壁新村的人都能听到了,到时候她家那可不是要发了!”十三婆听到七婶的小道消息,急得拍起了大腿,虽然她儿媳妇掐着时间入上了,但是她又不止一个儿子!
十三婆直接当场骂了起来:“真是遭天谴的东西哦,当初五里铺被逼着拿了后山湖,韦大炮可是指着老宋的鼻子骂呢。”
骂声还都不带歇着的。
“哎呦呦,谁还记不得了!当时韦大炮家的还说着风凉话,笑话咱们五里铺一辈子穷酸命,还是她家命好,儿子在端上了铁饭碗!”
“她十三婆,你要是这么说,我可记得清清楚楚的,那韦大炮家的……”
这两个人就跟着唱大戏一样,在门口自顾自的说着,你一言我一语,唧唧喳喳的。不过她们说的话正合宋家某些人的心意,大家听着都乐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