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只飞行翼龙小队从雷达的盲区溜出去,将四个雷达阵地摧毁,而后十几万飞行大军就一口气从通道内冲了出来。
等到守军发现的敌人行踪的时候,已经有数万只飞行翼龙闯出了包围圈。
这些闯出包围圈的飞行大军借着夜色,对外围守军和建筑工地实施了大规模突袭。
经过两天两夜的激战,守军虽然再次击退了敌人,但是有两三万只飞行翼龙飞散到了金山道各地。
这些飞行翼龙袭击社区、工厂,给金山道造成了重大伤亡和损失。
若果不是吴闵之前就把金山道变成了一个浑身尖刺的大刺猬,那些飞行翼龙的飞行速度又不快,事态可能就要失控。
吴琼很是自责,出了这么大的纰漏,下面也有人对她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可实际上她在金山道并未指挥过任何战斗,都是指挥部的人在实际指挥。
吴正义明白,这是金山道守军内部出了问题,需要他亲自出面解决。
他来到金山道战场,立刻撤换了参谋部三分之一的参谋,二十万一线部队与第二道防线的部队换防,恢复城墙的建造工程。
处理过这些,他召集了大军的七十名将领开会。
“你们在前线拼命,我不会因为此次事件责问任何人。”
吴正义开门见山,先给将领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圣者,您不用多说,我们明白您来前线的目的。”
一个中将出言道:“的确有人怕您和朝廷追究责任,想要推卸,您不追责,我们却不能当做没看到。”
“我代表第七军表个态,这次的失利不是指挥上的问题,问题出在了我们错估了敌人的战术水平。”
“我建议调整对敌战术安排,直接撤到城墙防线。”
吴正义点点头:“城墙防线还没有完成,说说你的理由。”
那中将道:“我们现在最大的困境是没有稳固的战线,全靠火力支撑。”
“目前来看,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不是装备,也不是敌人战术的改变,而是我们无法与敌人近战,且部队缺少足够稳定休整的环境。”
“城墙防线虽然还没有完全竣工,但是主体结构已经完成,足够为我方的士兵提供一个更好的作战和休整环境。”
“嗯,你说的很好,我也有这样的想法。”吴正义笑道:“这次叫你们来,就是讨论防线后撤的问题。”
“不过我给出的理由不是我方需要稳定的防线,而是战场内的环境已经不适合我们士兵长时间停留了。”
众将领深以为然,齐齐点头表示赞同。
因为数百枚战术武器的使用,时空通道周边十五公里内的环境已经恶化到了不穿防护装备根本无法行动的程度。
虽然那些战术武器的辐射残留已经很小,但是挡不住在一小块区域里的反复使用,每一次使用都会出现新的辐射累计。
对于生物文明的大军来说,他们皮糙肉厚,基本不受残留辐射的影响,但是大唐的士兵可受不了。
已经有不少士兵在执行任务时出现了辐射沾染,后勤的补给也收到了想当的影响。
如果再让二十多万大军长期生活在过量辐射的环境下,不用敌人来攻击,最多再有几个月时间,二十万大军就会自动失去战斗力。
所以吴正义才会想要把防线后撤到还没有彻底完工的城墙防线去。
没想到这个想法与守军的想法不谋而合,可是免去了不少的麻烦。
至于说还未完工的城墙防线能不能立刻入驻大批军队和装备不是重点。
钢筋混凝土打造的完整防线总好过沙漠里那些已经超负荷使用了一年多的临时工事。
防线后撤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在激烈的战斗中让一线的部队和装备安全撤下来。
你要后撤,敌人不可能看着,肯定会趁机发动犀利的进攻。
而且在大批部队和装备后撤过程中,战场上会出现大面积的防御空隙,这就给了敌人喘息的机会。
如何弥补后撤时的防御空隙问题和如何掩护部队安全后撤便成了吴正义和各位将领之间讨论的关键。
经过半天时间的争论,吴正义在混小子和参谋部的战场信息支持下,拿出来一个看似玩笑一样的后撤方案——埋地雷。
是的,方案的核心就是用密度大到丧心病狂的雷场来迟滞敌人地面部队的速度。
配合远程炮火和空中力量,掩护大军后撤。
当然,地面的重装集团也是重要的力量,他们需要给后撤的部队殿后,防止冲出雷区的敌人与后撤部队短兵相接,尽可能减少后撤过程中的装备和人员的损失。
如果不是担心战术武器会在部队后撤过程中伤人伤己,吴正义甚至想要投入二十颗战术武器来覆盖敌军。
计划制定的第五天,后方的六十多万大军便完成了城墙防线的进驻。
第八天,多达七百辆坦克和一千多辆重型装甲车进入战场。
久违的巨型武装飞艇出现在战场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