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骑兵免不了和敌人近战,但是远程攻击的能力一定要压过敌人才行呢!”
吴正义:“嗯,是这样,要是有可能,给骑兵配上半自动,争取一步到位。”
“别想了,兵工厂拆解了你带回来的那些连发武器,要造出来太费劲了。”
“不会吧?琼崖连仿制的能力都没有?”
“有倒是有,但是生产成本会非常高,那些武器太过精细,成本一报给兵部和户部直接就被否决了。”
武欣没好气道:“亏你还是琼崖学派的祖师爷呢!”
“你知道吗?科研所和兵工厂研究过那些连发武器之后发现,大唐现在的武器和你带回来的那些武器根本就是走的两条技术路线。”
“什么两条技术路线?”
吴正义听得有些迷糊了:“连发武器的原理不都是一样的吗?”
“一样?”武欣翻翻白眼:“你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
“什么意思?”吴正义满头雾水。
“唐军的主力装备使用的都是铜壳弹,你带回来的那些武器使用的都是钢壳附铜弹,你说区别在哪里?”
武欣懒得再多解释,自顾自拿起望远镜观看阅兵式。
吴正义想了一会儿,猛地一排脑袋:“嘿,还真是,怎么把这事给忘了。”
“完蛋,岁数越大,记忆里越差。连两个不同体系的武器基础技术路线都忘了!”
后世的网友总是被一条流言忽悠。
什么使用钢壳弹是因为缺铜!
根本就不是缺不缺铜的问题。
后世每年精炼铜的产量最少的时候也在近千万吨,弹药消耗的那点铜算个屁。
根本的原因在于轻武器体系就是和使用铜壳弹的轻武器完全不同!
为钢壳弹设计的武器使用铜壳弹,保证士兵和后勤都会骂娘!
随着大唐的技术进步,吴正义发现自己的盲区也越来越多。
不过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技术细分太过庞杂,没有人能成为全才。
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顶尖就很不容易。
吴正义就是有过目不忘的外挂也不能成为全才!
摇摇头,甩掉脑中的胡思乱想,吴正义继续观察唐军的武器装备。
很快,陆军、骑兵和海军方阵就通过了广场。
接下来进场的重火力部队。
先出场的是骡马拉着的重武器。
主要是各种口径的牵引火炮和随军进行支援的水冷机枪。
这些武器基本没有多少升级,和吴正义沉睡之前的变化不大。
前线支援的火力还是以七十毫米、八十毫米山炮、步兵炮和各种口径的迫击炮为主。
水冷机枪从外表上看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当然,这么多年过去,改进还是有的。
火炮基本都改成了管退式,极大的增加了火炮的射速。
这和琼崖的材料学进步和机加工水平有关,优质的弹簧材料出现,让架退火炮向管退火炮进化有了可能。
液压装置的量产让炮架本身抵抗后坐力的能力大大增强。
机枪方面没什么好说的,傻大笨粗,唯一的值得一说的是,手摇式的加特林机枪仍然没有退出现役,仍然是三线部队的标准装备。
不过新装备的手摇机枪使用了更好的材料和加工工艺,让重量和体积有了很大缩减。
之前要随军行动时,至少需要两匹马或是一个拖拉机头才能保证这种老式笨重的装备不掉队,现在只需要一匹马就能拉着到处跑,而且结构上也做了优化,方便人力拆解运输。
基本上人能到的地方,它就能到。
尽管笨重、射速慢,但是对于防守为主的三线部队而言,仍不失为一种利器,而且它的生产维护成本很低,上手容易,比水冷重机枪更适合训练水平不高的地方驻守部队。
一排排的火炮和重机枪的出现,让观礼人群激动不已。
“这都是军国利器呀!”
“哈哈,那个转管机枪我打过,剿匪的时候往山路上一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那东西早就落伍了,摇慢了火力不足,摇快了分分钟卡壳给你看,还是水冷机枪够劲儿!”
“只要水不干,供弹手跟得上,就能不停的打,那叫一个痛快!”
“呵呵,机枪算个屁,老子当年是炮兵,打八十毫米山炮的,一炮下去就是一大片,隔着两个山头都能打到人!”
“你们这就没意思了,人家火箭炮还没出场呢!论火力覆盖,还是要看一零七,一个连一轮齐射方圆几里地没几个能站着的!”
“落伍了吧?还一零七?现在人家重装集团用的可是一二二,那火力才叫一个凶残!”
“看我的老天爷,那是什么怪物!”
一些退役老兵和军迷争论的时候,步兵和骑兵方阵已经离场,向广场过来的下一个方阵冒着阵阵黑烟。
黑烟之中,一个个有些朦胧的庞大身影逐步清晰。
只见黑烟之中冲出一个个的钢铁怪物。
有的怪物头顶上装着明显口径更大的机枪,泛着寒光的枪口加上庞大的身躯压过路面时带来的震动,让人心生恐惧。
有的怪物头顶上顶着一门火炮或是一架火箭弹发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