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有些以往记忆的,只是最近发生的忘了,你不知道这是人正常的自我保护吗,一个人遇到突发状况时候会潜意识选择把不好的事忘掉,以保护自己心里不受伤害。”欧阳雪把跟于乐彤蹭课时候听到的一点点心理学知识说了一遍,她也只记得大概的意思。
“那你关于医术的还记得什么?”赵郎中虽然不知道什么是潜意识,但欧阳雪的话还是明白的,中医也有一些这方面的记载,
“不知道。”欧阳雪心想我总不能把我学了五年的中医知识都和你说了吧,那得说到什么时候去。
“怎么又不知道了?”赵郎中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刨根问底的想知道人家师承和医术,换成是自己也不会说的,
“欧阳小姐是我冒昧了,不该问这些,这是一个门派的传承,我怎么可以这样呢。老夫惭愧。”赵郎中作了一个长揖,
“不是,我没那意思。”欧阳雪知道这半大老头误会自己了,连忙把人扶起!
“我可以把针灸和药方都告诉你。”欧阳雪看着眼前这个专心医术的半大老头有些心软了,
“真的?我也可以学你这独门秘方。”赵郎中有些兴奋的看着欧阳雪,
“可以,我有时间把这套针灸之术教你。”
“老师请受学生一拜。”赵郎中说着就撩起衣袍跪在了地上,
“您老这是干嘛呢?快起来,您折煞我了。”欧阳雪哪能让这么专心医术之人跪自己呢,
“不行,既然要学你的针灸之术,我自然得以学生自居。”赵郎中坚持不起来,
“彦靖川你光看着干嘛?你看这老头我扶不动他。”欧阳雪瞟向一直看戏的人,
“一个要真心教,一个要诚心学,没个名分也不好说,我看这样吧你就替你师傅收了这老头当徒弟,以后都是同门了,你们的医术就可以互相学习了。”
“这样行吗?我……”欧阳雪心想现代很多知识也不分什么派别啊,也不知道自己的老师要知道自己给他老人家收了一个古人做学生不知道会是什么模样。
“你还有什么顾虑吗?”赵郎中一脸期待的看着欧阳雪,
“没有,那我就替师傅收了你这个徒弟,也不论资排辈了,我进门早你就叫声师姐得了,也不必整那些没用的繁文缛节。”欧阳雪的心想她们班里一共三十二个学生,也不差他这个老头了。
“是,赵寒舟拜见师姐,以后请师姐不吝赐教。”赵寒舟中规中矩的向欧阳雪施礼,
“好说,以后你想学什么,只要是我知道的都不会保留分毫的。”欧阳雪心里美滋滋的,叫声师姐还是能接受的。
“师姐,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针灸之术。”赵寒舟一脸期待恨不得马上就开始学习,
“你急什么,等我脸好了我就教你,你放心好了。”欧阳雪指了指自己被包得严实的脸,心想也该换一下药了,
“这个是我从你药庐里拿的。”说着把脸上缠着的棉布对着镜子拆了下来,把装了剩余草药的瓶子拿了出来,赵寒舟把瓷瓶拿在手里把塞子拔开闻了一下,
“透骨草,艾叶,还有桑枝。”
“厉害啊,闻一下就知道都是什么药草。”
“老夫……我从医三十年了这点本事还是有的。”想起现在欧阳雪是自己师姐又改成了我,
如烟端了清水进来,帮欧阳雪把脸上的草药洗掉,
“王妃,您的脸消肿了。”如烟惊奇的说道,
“嗯,再涂上一次就会彻底消肿了。”
“王妃?”赵寒舟心想自己只是离开了三天,这欧阳大小姐就成了王妃。
“是啊,皇上赐婚的。”如烟回头对赵寒舟说道,
彦靖川从桌后走了出来,拿过赵寒舟手里的瓷瓶,
“我帮你涂。”说着人也弯下腰往欧阳雪脸上涂着药汁。
如烟和赵寒舟互相看了一眼,从书房里退了出去。
接下来几天,赵寒舟都跟着欧阳雪学习针灸之术,看着欧阳雪在铜人身上各个穴位上讲解,赵寒舟觉得自己这三十多年的医术还不如和欧阳雪学的这几天知道的多,叫起师姐来也真心了几分。
欧阳雪看着眼前这个四十多岁的人还像个小孩子一样好学,
“我现在教你的名为神应针灸之术,通过对一百二十个穴位进行针灸,可以治疗不同的病症。这套学会后,再教你鬼门十三针,是专门治疗精神系统疾病的针灸之术。”欧阳雪要把自己所学的都教给赵寒舟,虽然不知道自己的穿越会改变什么,但在这个自己不知道的时空里,欧阳雪还是想济世救人,用自己所学救更多的人。
“师姐,我现在对师傅越来越好奇了,他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物可以教出你这个年纪的医学奇才,你说的好多穴位我听都没听说过,更别说是对应的病症了。”赵寒舟这个时候觉得欧阳雪越来越深不可测了,才十七八的年纪,对医学竟然懂得这么多。
“师傅?关于他老人家以后再告诉你,我怕现在告诉你了,你也不信。”欧阳雪心想这可是汇总了华夏上下五千年的中医学结晶,虽然丢失了很多精华,但用在这个时代还是很惊艳的。
“我现在只想知道师傅老人家他还健在不?”
“当然,健在。他爱云游,各个国家四处游历,要不也不会医术精湛。”欧阳雪说着自己都心虚,
“那你是什么时候和师傅学医的?”
“我?你问那么多干嘛?想不想学了?”欧阳雪不耐烦的说道,
“想学,师姐请继续。”赵寒舟还真怕这位大小姐突然就不教了,
“刚才讲到哪了?”
“中风。”
“啊,对。中风中的头风,头风呕吐眼昏花,穴在神庭剌不差。子女惊风皆可治,印堂剌入艾来加。神庭∶在鼻直上入发际五分。针三寸,先补后泻,泻多补少。印堂∶在两眉间宛宛中。针一分,沿皮先透左攒竹,补泻后转归原穴;退右攒竹,根据上补泻急补,通神之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