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忍不住开了一句玩笑。
“是这样的,陛下……辽东那边今日送来了关于粮食生产基地的消息,我总觉得可能需要给陛下禀报一下!”
王仁无视朱棣的玩笑,然后一板一眼的说道。
“哦?粮食基地,你快说说现在是什么情况?”
朱棣一听是关于是塞外新粮食的种植,立刻神情也变得严肃起来。
塞外新粮食的种植,可是寄托了朱棣最大的希望。
大明要发展,以现在的生产力就需要足够的人口基数,然而适合种植粮食的土地又只有那么多,直接就将大明的人口上限死死的限制住了。
朱棣为了突破这个限制,所以才让王仁花了大量的精力在塞外对新粮食进行大规模的育种和做开辟试验田。
可以说,塞外的粮食种植基地,寄托了朱棣对未来大明人口的增长的全部希望。
这是每种粮食实验田产出的统计数字,还请陛下过目。
王仁说着就掏出了一张信纸递给了朱棣。
朱棣忍住激动接过信纸打开,一看其中的记录的内容,顿时脸上就挂满了笑容。
土豆试验田平均亩产二十三石……
红薯试验田平均亩产四十石……
玉米试验田平均亩产八石……
小麦试验田平均亩产十石……
朱棣快速换算了一下,发现这些粮食的亩产量已经非常接近他穿越前的现代产量。
如果能够推广到全国,整个大明的粮食产量就会翻上数十上百倍,哪怕有再多的人口都能够养活了。
比如对于小麦来说,现在北方的小麦一般亩产都在一石到二石左右,而塞外实验田的小麦产量却是已经突破了十石。
更别说红薯和土豆的产量,那就更加恐怖了。
至于玉米,虽然看起来似乎产量没有红薯和土豆那么高,但是玉米有个特性,可以种在几乎任何土地上,特别是山区地带。
也就是说,只要有了玉米,哪怕没有几亩好田,一样能够养活足够的人口。
“陛下,能让微臣也看看吗?”
诸亮看到朱棣一脸笑容,于是也好奇的问道。
朱棣笑着把信纸递给诸亮。
“嘶……”
诸亮看清信纸上的内容,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
虽然他一直知道王仁在塞外负责新粮食的种植,但是打死他也不敢相信,这新粮食的产量,居然会恐怖到这种程度。
“陛下……这产量难道是真的吗?”
诸亮还是有些不敢相信,他太清楚粮食产量的提高,对如今的大明到底意味着什么了。
全部都是真的,而且取的只是平均产量,实际上良田的产量还远高于这个数字。
王仁回答了诸亮的这个问题,又把诸亮雷得不轻。
“那还等什么?抓紧进行全国推广吧,陛下……有如此神物,只需一年时间整个大明就绝对不会再有饥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