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进皇宫的第二天,朱棣就召集了他登基后的第一次普通朝会。
坐在御座上的朱棣,看着太极殿中的文武官员,却是暗自觉得有些好笑。
武将一侧还好一点,总归还有着七八十号人,而文官一侧就比较惨了,居然只有寥寥二十来个人站着。
而两边加在一起,刚好就一百多一点人,难道这就是文武百官的由来?朱棣忍不住在心里暗自自嘲。
朱棣对朝堂的大清洗虽然也涉及到武将,但是相对于文官团体来说,武将受到的影响要小很多。
即便是这样,原来两三百号人的武将队列也缩水了三分之二,至于文官队列,更是直接十去了其九。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第一天上殿的太监黄俨,精神抖擞地一甩手中的拂尘,尖着嗓子大声吆喝道。
“启禀陛下,臣有本奏!”
朱棣没想到第一个站出来上奏的居然是颍川侯傅友德,他现在是大都督府的大都督同知。
“今陛下重设朝堂机构,但官职体系多有混乱,臣奏请陛下尽快定下新的官职评级,以免影响朝政运转!”
颍川侯傅友德所奏事项,实际上就是因为朝中原本的架构被打乱。
虽然各个机构都已经在正常运转,而机构内部的官员体系却还并没有梳理清楚,所以导致内部混乱时有发生。
比如说傅友德所在的大都督府,是由五军都督府合并兵部而成。
然而,兵部尚书的品级只有二品,但五军都督府中光是一品的大都督就有十位。
更别说,还若干从一品的都督同知,正二品的都督佥事,加在一起,光是二品以上的官员数量就有几十个。
如果按品级论资排辈,那这大都督府也就不用干事儿了,现在全是靠着大将军徐达和曹国公李文忠的威望压制,大都督府才能勉强运转。
对于傅友德所说的情况,朱棣其实心知肚明,而且也早就有了改革方案。
正好今日早朝第一个说到的问题就是这个,朱棣干脆就直接把自己准备好的方案提前给放了出来。
在朱棣制定的体系中,一品的官职只有太师太傅太保这三个,而且这三个官职,也只是虚职,作为恩赏使用,并非是实职。
所以实职官员职位中,最高就只有二品。
分别是大都督府的大都督,政务院的政务尚书,再加上吏部尚书,刑部尚书和左都御史。
除了这几位,其余各部副职都只是是从二品,至于地方三司官员品级最高也只是正三品。
所有依然在职的官员,全部按照现在所说官职确定评级,以前的品级通通需要重新核定。
至于各部的官职设置和对应的品级,授权各部尚书先行制定,经朱棣核准后再实施。
在朱棣大清洗以及十足的威慑下:所有官员都对驻地的方案没有提出任何异议都表示欣然接受。
“启禀陛下,臣有本奏”!
朱棣刚刚宣布完关于重新制定官员评级的事情之后,郭资一闪身站也到了大殿中间。
“启禀陛下,浙江布政使司急报,严州大水冲毁房屋数千间,淹没良田十万亩,被洪水卷走的民众不计其数……
郭资的话音落下,朱棣忍不住皱了皱眉,他没想到他才第一天上场,就有了这么一个坏消息。
“严州知府胡明义上书恳请朝廷,立即派员运送粮食前往严州赈灾。
郭资继续说道。
“那你们政务院的处理意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