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此次变革之后,最大的好处就是强化了中央集权,强化了皇权!
这并不是朱棣思想封建,而是因为他知道,在如今这种民智普遍偏低的时代,民主什么的最后都会变成笑话。
现在的大明唯一的出路,就是强化集权,将帝国制推向极致。
朱棣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接下来的工业革命和大航海时代,继续保持领先全球的优势。
《永乐变革诏》一出世,朱棣就带着诏书去了皇宫。
而朱元璋一边说着自己已经退位,绝不干涉政事,一边饶有兴趣的拿着诏书逐条揣摩这个《永乐变革诏》。
这份诏书,一共只有不到千字,朱元璋却看了整整两个时辰。
看完之后,又沉思了一刻钟,朱元璋这才终于开口说话。
“老四,你爹我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也能看明白你这份变革诏书中所包含的野心!”
朱元璋的表情有些严肃,语气也显得非常的郑重。
“还请父皇不吝指点!”
朱棣把态度放得很低,笑着请朱元璋指点。
“指点你?你爹可没这个能耐,但是咱可以说说自己的看法……”
朱元璋捋着胡须,然后开始组织语言。
“先说你这个政务院,咱倒是觉得,这个改变挺好,你爹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彻底干掉了传承数千年的丞相制度……”
“刚刚看到你这个政务院,可是吓了咱一跳,咱还以为老四你又重新把丞相制度给换了个名字又弄了出来……”
“结果,仔细一看咱才发现,你这玩意儿与丞相制度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老四你肯定知道,你爹我对丞相制度那是真的深恶痛绝,一个丞相掌握的权力居然可以叫板帝王,这是你爹我绝不能容忍的……”
“而如今你弄出了这个政务院,正好能够规避丞相集权的问题,这想法确实很高明……”
“既承担了绝大部分繁琐的工作,同时又把最重要的官吏任免和刑狱给剥离了出去……”
“剩下的就只是最纯粹的民事工作,在这一点上,你爹我的眼光确实不如你!”
朱元璋一边称赞这个政务院制度,一边出言感慨。
“爹你可以多夸几句,孩儿很喜欢听。”
朱棣带着笑容对朱元璋说道。
“只要你不嫌烦,那咱就继续说吧……”
看得出来,忙碌了大半辈子的朱元璋,对现在突然闲下来的状况有些不适应。
而这时候终于逮到机会可以对政事发表点意见,兴致还是挺高的。
“除了这个政务院,又来说大都督府,你说你是不是多事?你爹我把大都督府改成五军都督府,你这一登基又把五军都督府改回了大都督府……”
对于这个改名,朱元璋是很想吐槽的,感觉就是老子先改一次,儿子觉得老子改的不对,然后又改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