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忠心耿耿的老臣子,因为皇帝昏迷不醒,所以善作主张拥立皇帝的孙子监国,这也并非就是一件不可接受的事情。
而李善长等人的行为,很快就被暗卫传出了京师,送到了诸亮手中。
“王爷,李善长他们这是要干什么?”
诸亮把密信交给朱棣之后,忍不住疑惑的问道。
在诸亮看来,眼下大势已定,不管李善长他们如何折腾,京师都没有任何余地可以抵抗燕王。
如今李善长却搞出这么一出,到底是什么意思?他实在是有些想不太明白。
“还能是干什么?抢夺大义罢了!”
朱棣看完密信,不屑的扔到一旁。
“可是他们这么做这又有什么用处呢?等到京师城破,他们的所作所为完全就是个笑话!”
诸亮还是觉得不理解。
“你低估了韩国公……”
朱棣站起身,背着手一边来回走动,一边开始给诸亮解释。
“如果我没有猜错,接下来皇太孙监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诛奸臣!”
“王爷的意思是,他们会杀掉黄子澄和齐泰他们几个?”
诸亮先是一惊,然后问道。
“是的,我们打的旗号是清君侧,靖国难,如今太子大哥已经去世,如果再把这些黄子澄齐泰流全部诛杀的话……”
“如此一来,我们就再也没有理由强行攻破京师,只能乖乖退兵回北平,否则就坐实了谋反篡位的大罪……
“即便是我们最后获胜,却彻底失去了大义,接下来整个天下又会动荡不安!”
朱棣的思路很清晰,基本上在他一听到李善长的所作所为之后,就已经猜到了他们的意图。
“原来是这样,果然是老奸巨猾!”
诸亮先是恍然大悟,然后又开始担心起来。
“那现在我们要怎么办?”
诸亮觉得李善长他们的这一手,似乎相当的无解,等于是要从根本上否定燕王起兵的大义。
“且看着吧……他们没那么容易如愿的!”
朱棣摇了摇头,似乎知道什么,却不愿意多说。
第二日,京师召开了所有在京五品以上官员的大朝会。
这个临时大朝会,主要商讨的是关于拥立皇太孙监国一事。
皇宫太极殿上,数百名文武官员聚集一堂。
现在的龙椅上空无一人,九岁的朱允炆带着重孝,坐在那龙椅之下的台阶上,小脸儿紧绷,看起来有些忐忑。
李善长作为拥立的发起人,当仁不让的率先阐明了为什么要拥立朱允炆监国的理由。
原本李善长以为这个建议应该没有谁会跳出来阻止,但结果却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