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去了良久之后,还是诸亮先打破了沉默。
他站起身,然后走到贺忠良的面前,深深的鞠了一躬。
“感谢贺将军的提醒……亮铭感五内!”
道衍的动作要慢一些,此时也起身感谢贺忠良。
“诸长史,道衍大师切勿多礼!末将只是就事论事,受不起两位的大礼!”
贺忠良急忙也站起来,然后侧身站到了一旁,他可不敢坐着受诸亮两人的大礼。
“贺将军当的起,如果不是贺将军的当头棒喝,亮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醒悟!”
诸亮的感谢可是实打实的,一点都没有水份。
一直以来,由于朱棣与他之间相处融洽,而且也是信任有加,所以诸亮做事十分的放手。
基本上,只要不是太重要的事,都是诸亮一言而决,事后朱棣也从来没有过异议。
特别是一些偏阴暗面的事情,差不多都是诸亮在经手,道衍都是后来才加入的。
这一次的事情,说起来倒不是诸亮和道衍做的有多离谱,而是他们忽略了一件事。
那就是他们忽略朱棣的感受。
常茂的死活其实不重要,但朱棣和朱雄英叔侄之间的感情,却是十分重要。
这件事一旦处理不好,让朱雄英误会常茂之死是出于朱棣的授意,叔侄间的感情必然就会受到影响。
以诸亮对朱棣的了解,如果真的这样发生了,朱棣是一定不会好受的。
他们之所以一定要杀掉常茂,出发点其实也是为了提前解决一些麻烦。
常茂和其他人不同,有野心不说,关键他还是朱雄英的亲舅舅。
诸亮和道衍评估过,如果真的让他也加入到燕王的阵营,日后必然会生出许多事端,甚至还会影响到燕王的大业……
而这样的结果,就是诸亮等人绝对不会接受的,所以,常茂必须死!
然而,在执行的过程中,诸亮和道衍从头到尾都没有请示过朱棣的意见。
诸亮是觉得没必要,道衍却认为这事不能问……
如今贺忠良把这事一挑明,诸亮和道衍才觉得,自己这事错的是真的有点离谱了。
燕王府书房中的这一番议事之后,当天诸亮的密信就从北平送去了顺德府。
然而,信使并没有在顺德府找到朱棣,此刻的朱棣已经到了曾经征燕军的前进营地中。
留守营地的朱能正忙的不可开交,他就守着这座营地,居然半天时间内就俘虏了接近三万的溃军。
到朱棣率军赶到的时候,朱能俘虏的溃军数量已经是他麾下兵马的两倍还有多。
接下来,这座由汤和建立的前进营地,就成了燕王朱棣的临时行营所在。
等到朱棣收到诸亮密信的时候,已经是他到了之后第二天的中午了。
看完密信,朱棣倒是没有太怪罪诸亮和道衍的意思,常茂在他眼中,真的没有诸亮他们以为的那么重要……
不过,喜欢自作主张的风气却也是不可助涨,朱棣想了想,决定还是要小惩大诫,以儆效尤。
诸亮这边还好说,直接被削掉了王府长史之职,然后调入军中,随军参赞军务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