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平安部淘汰下来的士卒,以及蓝玉的降军,除了部分老弱,其实都是不错的老兵。
如果让这些百战老兵去屯田,确实就有些暴殄天物了。
平安部剩下的两万士卒还算好安排,裁汰一些老弱之后,朱棣直接就全部丢给了郭资。
郭资这个巡抚的权利,要大大小于塞外那两位,他最后在请示了朱棣之后,组建了北平兵马司。
这北平兵马司的职责就比较复杂了,灭火捕盗、疏浚沟渠、治安巡逻、市场管理……
这两万人分驻北平八府,受知府管辖。
至于那四万蓝玉的降军,按照朱棣制定的考核标准,基本上人人都能达到乙等甲级,少部分都可以达到甲等的水准。
把他们遣散或者改成辅军的话实在太不划算,但直接整编成正军的话,明显也有些不太合适。
于是,朱棣干脆把这四万降军交给了诸亮,让他想办法改造改造,然后再编组成军。
诸亮似乎对于这种事,天生就有着浓厚得兴趣,不仅他亲自上阵,还拖上了道衍和尚一起。
“分化瓦解”“思想教育”“区别对待”“树立榜样”……诸亮和道衍开始手段齐出的折腾这些降军。
他们还信心满满的给朱棣保证,不出两月,一定能给他一支忠心耿耿的军队。
赵云和张玉率军守在德州城下,每日没事就打几炮意思意思。
守城的江夏侯周德兴,显然是要把缩头乌龟当到底了,不论燕军怎么骂阵,放炮,都一律不做任何回应。
而京师中,那封蓝玉署名的檄文,激起的风波却是越来越猛烈。
短短两天时间,朱标已经在通政司拦截下来了十几封奏折,都是说的蓝玉这事。
为了继续隐瞒蓝玉的死讯,朱标不得不将所有关于蓝玉的消息都封锁了,不敢放进宫去。
但是朝堂之上,对于此事的议论却是越来越多,搞的朱标也是感觉焦头烂额。
好在朱元璋似乎非常相信朱标,每日都在安心养病,几乎都不会主动问朱标什么事。
朱标念奏折,他就听着,对朱标的处理意见,也越来越少的摇头否决了……
也就是这样,才让蓝玉的事到现在还没有穿帮。
“殿下!暴大人的折子又送来了……”
黄子澄递给朱标一份奏折。
奏折是正在德州署理粮草后勤的刑部侍郎暴昭递交的。
“他又说什么了?不到十天时间,这就上了三封奏折了!”
朱标有些不愉。
“还能说什么?还是弹劾江夏侯周德兴畏敌怯战……”
黄子澄苦笑,对于暴昭这种不停告状的行为他也很无奈。
“哼!无非就是想撇清自己的责任罢了!”
监国理政一段时间后,朱标对于朝堂上老油条们的手段和心思,也有了足够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