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半天时间,朱棣将每一间暖房,每一块育种地都认真仔细得查看了一遍。
他发现,自己兑换的四种高产作物居然奇迹般的全部育种成功,这可把他给欢喜坏了。
当即拍出了一千两银子赏赐给了方正林,就连每一个帮忙的太监宫女,也是人人二十两的赏格。
然后,朱棣才把强忍着不满的徐妙云拉到一边,给她仔细讲了讲这几种高产粮食对北平,甚至对整个天下百姓的意义。
一番科普之后,徐妙云直接被朱棣描绘的景象给吓到了。
亩产二十几石的红薯和土豆,产量能翻五倍以上小麦和水稻……
徐妙云不傻,而且熟读史书,她知道如果这些是真的,那么困扰无数中原王朝最大的粮食问题,就会在自家夫君手中被终结。
从此后,再也不会有饥荒,再也不会饿死人,光是这一点,自家夫君都可以成为“圣人”了,这是何其恐怖的事情?
想到了这个,徐妙云的态度顿时大变,马上表示要全力支持方正林的育种,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朱棣问了一下方正林,发现现在其实已经可以找地开始种植了,于是他一声令下,西山就划出来了上千亩田地开始试种新粮食。
另外,朱棣还遣人给王仁送过去了土豆,他记得在草原上,似乎这玩意挺能长。
这土豆要是能在草原成功种植,那草原人就可以彻底结束四处游牧,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了。
到那时候,围绕着土豆,就可以建立起一处又一处的聚居点和城池。
甚至可以说,土豆种到哪里,大明的统治就能延伸到哪里。
试种粮食的事情还没安排完,新任北平提刑按察使瞿应行就轻车简从的来上任了。
既然谁都知道瞿应行是自己的人,朱棣也就大大方方的为瞿应行接了风,还特意调了一小旗的亲卫加强他的安保力量。
因为朱棣有些担心,会有漏网的吕本党羽会迁怒瞿应行,再搞出什么刺杀的戏码。
时间又过去了好几天,可是京师那边依然没有就诛杀吕本这事有任何动静。
“诸亮,道衍大师上次在给我的回信里说到了一些事,我思前想后觉得还是需要找人去查探一番!”
朱棣一直没有等来京师的圣旨,这天干脆找来诸亮商量起了下一步的安排。
“要查探什么,王爷吩咐就是了,可是有什么为难之处?”
诸亮有些好奇的问道。
“据道衍大师所说,黄子澄和齐泰似乎在尽力遮掩某件事情,好像与漳州府的民乱有关……”
“我记得漳州府那边,似乎我们并没有安排什么人手,所以我想着要不要调些人过去秘密调查一番……”
“现在暗卫又基本属于休眠状态,我在考虑到底值不值得为这事浪费我们的资源!”
朱棣所顾虑的,其实倒不是真的浪费资源,而是休眠的暗卫一旦启动,按照事前的规范,活动时间都不能超过两个月就必须返回北平……
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尽量减少暗卫这个组织暴露的风险,毕竟现在朱棣并没有造反,在情报活动上就不能太过于明目张胆。
反而如果是真要到了历史上奉天靖难那个程度,反而就不用顾忌这些了,那时候每一个暗卫的作用都会用到极致。
就算暴露出朱棣有个谍报组织也无所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