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高丽上书,先王王禹和李成桂叛乱已被镇压,叛党已经尽诛,请求上国大明册封王禹弟弟王衢为高丽王。
朱元璋不允,派礼部侍郎朱梦炎入高丽,册封王禹的堂弟王远为高丽王。
结果,王远拒不接旨,并且当着朱梦炎的面要自残……
从未遇到过此等事情的朱梦炎傻眼了,自己来册封,但册封对象偏不接受,这该如何是好?
没办法我,朱梦炎只得派人星夜回京师请旨。
朱元璋大怒,当即就要出兵征高丽,然后无数人开始劝说朱元璋。
毕竟此时征高丽似乎师出无名,别人都已经上了书,说进攻大明上国的是叛贼,而且连国王一起都推翻了。
高丽的认罪态度不能说不诚恳,现在总不能因为王远不愿当高丽王就要出兵,这样的话,似乎有损上国形象啊。
可是朱元璋却偏偏在这事上犯了倔,死活都要出兵征伐高丽,直到有人提了一个建议。
“如今征高丽不是不行,但必须是燕王殿下统军才可能速战速决,否则就算能胜,也必然是旷日持久,靡费无数钱粮!”
说实话,这个建议非常的中肯,也确实是当下最合适的选择。
但朱元璋一听这个建议,反而沉默了。
思虑再三,朱元璋终于还是捏着鼻子同意了册封王衢为高丽国王。
而朱元璋不知道的是,他不情愿,那边的王衢却是更不情愿。
听说要送他回高丽去接受册封,顺便继位,王衢那是一万个不高兴。
最后,还是在朱棣派人押送下才回了高丽。
按照事先的安排,常守道成了高丽国门下侍中,都统使,基本上就是军政俩方面的一把手。
高丽王王衢在继位后就会重新回到北平,继续求学,而高丽的所有事都交给了常守道。
而实际上,常守道其实根本不管事,朱棣塞给了他一个幕僚团,小事立决,大事由诸亮遥控。
至于其他更多的改变,朱棣目前还没有打算。
除了高丽王位更迭,纳哈出的封赏也下来了,就如同朱棣事先猜测的一般,纳哈出也落下了个郡王的爵位。
虽然纳哈出对自己的封号“归义王”很不满,但除了接受也没其他办法,总不能因为封号不满意就再反一次吧?
不过,很快纳哈出就把这事丢在了脑后,因为顺明王达巴拉干找到了他,想和他一起垄断辽参和皮毛生意……
两位王爷一拍即合,商量好了之后,便一起秘密跑到了北平求见了朱棣。
朱棣对他们倒是比较支持,同意燕王府出面接下他们所有的货品,而且皮毛和辽参都提高一成的收购价。
而且,就连西山特产也每月划给了他们一些配额,让他们可以运出塞外销售。
而有了朱棣的支持,纳哈出也表现出了自己的善意,手中权利交接的异常干脆。
可以说是悄无声息的,阿鲁温沙就接手了纳哈出的所有势力,而且一点抵抗都没有遇到。
据阿鲁温沙反馈的消息,似乎纳哈出手下的武官和士卒,还因为可以投入燕王麾下而庆幸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