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大师,何为行差踏错?”
朱棣微笑,一点都没有意外的表情。
“阿弥陀佛!有了念想,多了贪妄,即是行差踏错!”
道衍合十,口宣佛号。
“那大师以为,本王可有行差踏错?”
朱棣保持着笑容,语气十分平和。
“此事,王爷心中自有答案,又何须问贫僧!”
道衍低头,声音很轻。
“那么……明说吧,道衍大师期望在本王这里得到什么?”
朱棣的话音刚落下,道衍就抬头了。
“贫僧希望投效王爷麾下,一展平生之志!”
道衍起身,大礼拜下。
朱棣伸手将道衍拽了起来,然后哈哈大笑。
“得大师之助,本王无忧矣!”
朱棣的话说的真心实意,这道衍和尚也许智计不及诸亮王仁,武力也许不如霍去病赵云……
但是,他却是历史上朱棣靖难成功最主要的功臣。
而他的投效,起到的最大作用,就是让朱棣彻底安心了,历史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却依旧有其惯性的存在。
接下来的事,自然就顺理成章了。
道衍合盘托出了自己奉诏回京师的缘由,原来召回道衍的不是朱元璋,而是太子朱标。
道衍从文书上透露的信息判断,甚至有可能召回自己的根本就不是太子,而是他手下的某人。
道衍自认自己最善揣摩人心人性,而据他私下对朱标性格的揣摩,认为他应该不会干这事,至少不应该现在就干这事……
而朱棣也赞同道衍的猜测,以他对自己大哥的了解,最近这一系列针对自己的事,应该都是某些人为了出头自以为是的决定。
“大师此去京师,准备如何交差?”
朱棣问道衍,因为道衍既然已经将他记录的消息全部拿给朱棣看了,就意味着他不会交这份东西上去了。
“王爷请看!”道衍又从袖筒里掏出一叠纸张,纸张数量明显比刚才那份要少很多。
“还有?”
朱棣接过来一看,不禁哑然失笑。
这一份资料同样也是记载的朱棣的行踪,但和之前那份却是天壤之别。
按照这份记载来看,朱棣大部分时间缩在王府,偶尔出门也是瞎晃一圈。
当然,西山也是要去的,只不过频率和时间都降低到了一个非常低的程度。
至于来拜访朱棣的人,基本上也就只剩下了北平的三司中人。
“如果有其他人也在监视本王行踪的话,两下一对照,岂不是就要穿帮?”
朱棣好奇的问道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