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资急忙点头,他现在有一肚子问题想问朱棣。
明意堂虽然名字很好听,但实际上就是一间书院的会客室而已。
吴长岭知道朱棣和郭资有话要说,安顿好他们之后就直接退了出去。
“殿下,下官有一个问题,不知当问不当问?”
刚一坐下,郭资就迫不及待的想发问了。
“如果你要问的是那些商品的制造之法的话,那就别问了!”
朱棣似笑非笑的看着郭资,似乎猜到了他想要问什么。
“呃……下官……”
郭资一滞,但还是有些不死心。
“殿下,这些商品,如果能够发动更多的商家大规模制造的话,当可惠及更多的民众啊……”
“下官初略估算了一下,如果北平能再有几户商家可以制造这些商品,那么,至少整个北平在籍的匠户人人都可以过上不错的日子……”
“更别说,由此还能拉动更多民众的生计,下官还请王爷三思啊!”
郭资的话说的很诚恳,他是北平最高民政长官,日思夜想的就是想辖下的民众能够过上更好的日子。
自他就任以来,为此绞尽脑汁却仍是收效甚微,然而今日的西山之行,却让他看到了希望。
“郭布政使说的,本王不是不明白,而且本王也能理解郭布政的一片拳拳之心,可惜……本王还是要拒绝!”
朱棣看着郭资满带希望的眼神,却坚决的选择了拒绝。
“这又是为何?下官一直以为燕王殿下心怀百姓,大仁大勇,却不曾想到,这原来不过是下官的一厢情愿罢了!”
郭资此刻的心情从希望变得失望,语气就有些控制不住的愤懑。
“呵呵……郭布政此言差矣,论起对百姓的仁爱之心,本王未必就比郭布政要弱,但是郭布政的想法非本王不愿为,而是不能为也……”
朱棣对郭资的态度不以为意。
他早就知道郭资的的性格就是如此,儒雅斯文的外表下,隐藏的却是如岩浆一般的激烈情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他与一般读书人不一样的是,别人只是把这四句话作为口号,而他却是当成了自己的毕生志愿。
“非不愿为?而是不能为?”
郭资低头沉默了。
过了好一会,郭资才再次抬起头。
“殿下的意思,是不是,就算殿下同意下官所请,有下官在北平一天,匠户就能过一天好日子……”
“但如果下官只要离开北平,那这一切就会烟消云散?”
“本王正是此意!”
朱棣赞许的点点头,继续说道。
“相信郭布政也知道,本王执掌锦衣卫短短一年时间,查处的贪腐官员就是成千上万……”
“倒不是说来接你班的官员就一定是贪腐之辈,但不贪腐并不代表就会与郭布政理念相符……”
“到时候,郭布政耗尽心血的善政,也许旦夕之间就会化为乌有!”
“唉……想为民做点实事,何其难哉!”
郭资再不情愿,也否认不了朱棣的话,只能长叹一声。
会出现这种情况,并非是从大明立国开始的,而是历朝历代大都是如此。
人亡政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