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高产)兑换成功,扣除声望值5000……”
“红薯(高产)兑换成功,扣除声望值5000……”
“……”
“当前声望66623/30623(声名鹊起)……”
朱棣看着眼前两大两小两个布袋,再看看剩下的声望值,又开始感觉肉疼得厉害。
朱棣虽然谈不上熟悉农事,但最起码他知道这种子有了,就得育种。
只有育了种,种植下去,在收获之后才能说到推广的事。
可是,他现在手中有谋士有悍将,可偏偏却没有熟谙农事的人才。
想来想去,他只能去又去找布政使郭资去了。
自从两人约定打赌之后,已经过去了三月距离约定的半年也只有三个月的时间了。
而这三个月,两人各忙各的,除了偶尔遇到聊上几句,其他时候基本都没有过接触。
所以,当郭资看到朱棣又找上门来的时候,显得有些惊讶。
等朱棣说了自己希望找一个熟悉农事的人才之后,郭资尽管有些摸不着头脑,但还是给他提供了一个人选。
这个人选说起来还是个朝廷不入流的官员,是布政使司一个从九品的劝农大使。
按郭资的说法,这大使方正林就是个官场奇葩,大明未立国前就入仕了大元帝国。
大元灭国后,就赋闲在家,又因为熟谙农事被郭资征辟为劝农大使。
朱棣一听,这简直就是再合适不过的人了,一个从九品的临时杂职官员,连吏部都不用通过,直接就可以弄进王府。
对此,郭资也没有意见,毕竟王府属官好歹也是正经的朝廷官员,比随时可能裁撤的临时杂馆可好的太多了。
等郭资把人叫过来,朱棣随意和他聊了几句,现场就拍板了,给了他一个正八品的王府纪善官。
这方正林起初还不太乐意,后来听到说燕王找自己居然是为了试种新粮食,马上就表示没有任何问题。
于是,当朱棣从布政使司出来的时候,身后就多了一个像老农更胜过像官员的方正林。
回到王府,朱棣将四袋种粮交给了方正林,并告诉他王府资源随他调动,尽快育种。
但方正林却迟疑了,他认为现在已经是七月末,现在育种的话已经有些晚了。
朱棣完全不讲道理的告诉他,这些粮食的习性自己也不知道,办法他自己想,反正到冬天必须要看到成熟的作物。
方正林虽然一脸郁闷,但却又有些跃跃欲试,看的朱棣暗自好笑。
在朱棣叫来的亲卫帮助下,方正林带着种子离开了。
初级工业和粮食育种这两件事有了眉目,朱棣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时间一晃就过了几天。
这天一大早,两眼通红,衣衫也乱糟糟的工正罗福就跑来求见朱棣。
朱棣被他的形象给吓了一跳,罗福这模样看起来就像是几天都没睡过觉了。
罗福求见朱棣的的目地很简单,就是来要银子要人了。
为此,罗福还做了一份详细的材料清单和人力需求出来。
朱棣随意看了一下,发现做的还挺细致,想了想就直接全部同意了。
于是,罗福就拿着需求兴冲冲的去找太监黄俨去了,现在黄俨暂代了王府的管事太监,所有和支出有关的事都必须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