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地方官抓完,所有人都终于松了口气的时候,锦衣卫却再次出动了。
先是突袭五军都督府,十几个都督佥事,都督同知,甚至还有几个各军的左右都督……
再接着,锦衣卫再次派出了大批的人手奔赴各地。
这一次,他们带回来的每一个都是响当当的大人物。
光是在各地统军练兵的侯爷就不少于十个……
这一下,已经不是朝堂为之一空了,而是整个大明的高官勋贵阶层差点被弄掉了一半。
不过,这一切完全与朱棣没有了任何的关系。
他每日几乎都窝在王府,两耳不闻窗外事,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带娃。
朱雄英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朱棣找人给他做了一部轮椅,虽然没有橡胶轮胎颠簸了一点,但勉强能让他在王府内自由行动了。
这可让他开心坏了,每天没事就坐着轮椅,跟在朱棣身后,哪怕朱棣没空理他,他都乐在其中。
而小姨子徐妙锦最近因为朝局不稳,又再次被禁足了。
反而是老十二朱柏,没事就会跑来推着朱雄英的轮椅,在王府中到处疯跑。
一直到了二月份,胡惟庸案才最终落幕。
朱元璋宣布废除中书省,将原本左右丞相手中的权力分散到了六部,而六部尚书从此就开始直接对皇帝负责。
传承了一千八百年的丞相制度,终于在朱元璋手中宣告寿终正寝。
当然,反对的声音也不是没有,只不过却是没有掀起任何波澜。
因为,朱元璋的理由太充分了。
胡惟庸证明了一件事,丞相专权就可以谋反,就可以改朝换代,这是任何帝王都不会忍耐和接受的。
干掉丞相制度以后,虽然朱元璋火速提拔了一大批官员充任了尚书侍郎一级的职位,但中低级官员却仍然差了很多。
于是,朱元璋下旨,今年,也就是洪武十一年再开恩科。
此次恩科与往年不同之处在于,除了头榜仍是三个名额以外,二榜进士出身和三榜同进士出身的名额,比之以前直接翻了三倍。
当朱棣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知道这是自家老爹在大换血了。
经胡惟庸一案之后,朝堂上的淮西文官团体已经彻底的分崩离析。
朱棣猜测,再有个几年,估计曾经的淮西文武势力就都会烟消云散了。
转眼就到了阳春三月,胡惟庸谋反大案的所有人犯的审讯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人犯也陆续移交给了刑部,而锦衣卫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整编和移交。
朱元璋这一次直接撤销了亲军都尉府,所有人马直接转隶锦衣卫。
首先完成移交的是锦衣卫总部和南北镇抚司。
被替换下来的锦衣卫,也在张武朱能的率领下入驻军营,重新归建燕王三卫。
至于诸亮,现在已经正式搬进了燕王府,开始履行他燕王府长史的职责了。
不过,作为一个还没就藩的王爷,燕王府的事,其实少的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