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在朱元璋的态度越来越古怪,胡惟庸心中的危机感也越来越强烈。
他直觉,这次的空印案就是朱元璋的一次试探,或者说是想通过这个案子来抓住自己的把柄。
所以,他今天才特意将几个心腹和费聚叫到了自己家。
结果,他却失望的发现,自己依为心腹的几人,似乎并不能提出任何有价值的建议。
除了掉书袋斗嘴以外,毫无建树。
现在最让他头疼的还不是朱元璋的态度,而是那个锦衣卫。
以前朱元璋耳目只有个亲军都尉府,而这两年他早已通过各种手段,将亲军都尉府至少三分之一的人捏到了自己手中。
而这其中,甚至还包括了许多朝廷大员和亲王勋贵身边隐藏的暗探。
胡惟庸在召集亲信商议大事,朱棣这边也没有闲着。
燕王府的书房内,此时只有诸亮和朱棣两人。
“王爷,王仁那个狂人一去就惹事了!”诸亮笑着就递给朱棣一张信纸。
锦衣卫的信报渠道要比朝廷渠道快一些,朱棣这也算是提前知情了。
看完信纸上的内容,朱棣苦笑,这些牛人,就没有一个让人省心的。
锦衣卫报来的消息上说,王都事这才新官上任没多久,就揪出了一个巨贪。
关键是,这巨贪他还不是他大宁行都司的,而是隔着庆州老远的北平布政使司的。
这事说起来也不复杂,大宁行都司治所在庆州,位置已经深入了草原,几乎所有的补给都要依靠其他地方运送过来。
原本按规矩,大宁行都司的补给是要大宁都司来发放的,也算是个制约。
可惜,现在大宁都司也是新设,根本自顾不暇,所以暂时就是由北平布政使司代为拨付运输补给。
作为大宁行都司都指挥使赵云麾下唯一的一个文官,王仁一身儒衫在军中那是特别的显眼。
他到任后就立刻承包了所有的文书工作,这其中就包括了对往来账目和物资的清点盘查。
王仁一接手就找出了问题,然后顺藤摸瓜找到证据,锦衣卫千户马三顺势出手。
于是,北平布政使司就倒下了一个参政,其他官员若干。
这下,王仁的大名在塞外立刻就被各个都司的人所熟知了。
再后来,这王仁居然儒衫持剑亲自带兵了,这又让一大堆人差点惊掉了下巴。
“这王仁,简直就是不务正业嘛!”
朱棣忍不住吐槽。
“那倒也不是!这王仁还是挺厉害的!”
诸亮说着又递给朱棣一份文书。
朱棣有些好奇,能被诸亮评价为很厉害,估计应该就是真厉害了。
而等他看完文书内容,也不得不竖起大拇指,说一声王仁牛掰!
这家伙,死缠烂打在赵云那里弄来八百骑兵,然后带着二十车粮食茶砖和盐巴深入草原去了。
然后就从那时候开始,一个个的部落拖着牛羊马匹络绎不绝的来投庆州。
按这些部落头人的说法,他们都是被王仁王都事所感召,前来加入大宁行都司。
赵云大喜,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人口了,急忙发动了武镶卫的士卒帮忙安置这些部落。
到后来,每天来投的部落却是越来越多,短短一个月时间,赵云的大宁行都司的人口就翻了数倍,一口气新建了三个卫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