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免礼!快快请坐!”
朱棣急忙招呼两人重新坐下。
一番沟通以后,他发现这两位和之前的赵云,霍去病一样,都是历史人物某个年龄段的复制品。
现在的诸葛亮与王守仁,经验和阅历都谈不上有多丰富,但知识储备和个人素质的起点都非常之高。
朱棣估计,只要稍微熟悉一下情况,他们的能力就立刻可以得到体现了。
“有件事要和二位商量一下,不知二位是否介意使用化名?”
聊了一会,朱棣突然问道,他发现之前赵云和霍去病使用原名,多少都带来了一些不太好的影响。
诸葛亮和王守仁对视一眼,稍作考虑后都表示没意见。
于是诸葛亮化名为诸亮,王守仁则化名为王仁。其实王守仁不用改名也无妨,毕竟历史上王守仁在现在这个时间还未曾出生,不过既然两人一起来投奔自己,诸葛亮都化名了,干脆一起改了也无妨。
朱棣将二人先安顿在王府住下,然后第二天就给他们两人安排好了身份。
诸亮,二十六岁,原籍山东,十五岁时被裹挟至塞外,于洪武十年回归大明。
王仁,二十三岁,原籍浙江,六岁时随父迁居宣府,十六岁迁居大宁,于洪武十年回归大明。
给他们安排的身份都有个共同点,就是原籍大明,然后失陷于北元,最后又回归。
这样安排下来,基本上属于无法查证,元末明初的那段乱世的人口户籍资料早已无法核对。
朱棣在给两人安排身份的时候,还特意给他们弄了两个北元的文官官身。
这样,他们就可以以北元降官的身份在大明入仕了,虽然职位不会太高,但也算是个正式的身份。
最后,朱棣利用手中锦衣卫的权利一通操作下来,诸亮成了锦衣卫经历司七品经历,明面上负责锦衣卫公文处理,文件收发……
而王仁则成了大宁行都司的七品都事官,也是负责整个都司的文书工作,重要而不显眼。
一连几天,朱棣都在忙着安排诸亮王仁的身份和职位,而江西布政使司却因为他的一封信,掀起了波澜,震惊了朝野。
因为吉安府永宁生员当街殴死锦衣卫一案久拖不决,负责此案的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瞿应行直接下了狠手。
他无视了都察院左都御史涂节的结案意见,直接将所有涉案生员全部缉拿到了南昌府。
当着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司的各级官员,瞿应行一改之前的行事风格,变得霸道张扬起来。
先是强行要求江西提学将涉案生员的功名剥夺,然后就是一顿刑讯,全部拿到了口供。
所有生员都承认了,他们是串联起来,就是故意要当街打杀锦衣卫。
有了口供,瞿应行谁的账也不买,将所有动手的三十六名生员,直接判了斩立决。
顺带着还将永宁县令刘海洋拿下,送解京师锦衣卫大狱。
一日之间,三十六颗人头落地。
被锦衣卫强行送来观刑的数百生员当场崩溃,整个南昌府哭嚎声震天。
瞿应行这屠刀一举,满朝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