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喻出声问道,“可下官的手札上,并无这稻田养鱼的法子啊?不过郡主所说的这一点,下官倒是有所耳闻,听闻南星村的百姓还因为养鱼多了一笔收入,如果此法推广开来,必然受益广大百姓!”
姜婵宁微笑,“文大人不必着急,这稻田养鱼的法子,稍后自会教给大家。”
这时候有人疑惑的问道,“养鱼?能行吗?先不说对庄稼有什么影响,就是这鱼养出来了,卖不出去也是大问题啊!鱼腥刺多,要是卖不出去,咂在老百姓自己手里不就白忙活了吗?”
还有人继续说道,“下官赞同这位大人的话,但下官倒是不担心鱼卖不出去,毕竟养在稻田里,不过是附带的产物,即便卖不出去,砸在手里,只要水稻长势好,也不算很亏。怕就怕这鱼把稻子吃了,那老百姓忙碌几个月,一朝成空,就真的得不偿失了。”
姜婵宁寻着声音看过去,是两个生面孔。
“二位大人是别的州府的吧?”
那二人站起来答道,有些忐忑的回答,“回郡主正是!”
姜婵宁摆摆手,“二位大人不必多礼,坐下吧,有疑虑很正常,关于稻田养鱼对于稻苗的作用,你们不知道也很正常。即便是淮安府的诸位农司大人也有不清楚的,不知者不怪。”
姜婵宁继续说道,“长赢,将册子发下去!”
“是,小姐!”
长赢提了一大堆册子,开始给众人发放。
文喻见状,从她手里接过来一部分,帮忙一起分发给众人。
“大家可以翻看一下手里的册子,里面详细记录了关于稻田养鱼的详细过程,与稻田养鱼的好处。”
姜婵宁话音刚落,底下众人议论声此起彼伏。
“诸位大人可以互相讨论一下,看看此方法将如何实行!”
姜婵宁说完也不管其他人,对文喻说,“文大人,我们去地里走一趟。看看这官地的稻苗要如何移栽,稻田养鱼要如何实行。”
文喻连忙点头,“郡主请随下官来。”
文喻带着姜婵宁来到地里。
府城的官地有七千亩的面积,从姜婵宁站的位置一直蔓延到远处的山脚。
一望无际的耕地,远处的山峰已然是十分渺小。
姜婵宁有些无法想象,在这个没有先进农耕工具的时代,光靠人力是如何耕耘出这七千亩地的。
心里这么想,嘴上也这么问出来了。
“文大人,你们是用何工具犁地?”
“回郡主,用耕牛。”
“这么大的面积,得多少耕牛?”
文喻苦笑一声,“耕牛并不多,即便是征用,也不多。去年是薛将军用战马把这片地耕耘出来的。”
“眼下薛将军带军队进山,下官手中又无足够的耕牛,麦子割完以后的根茎还在土里,所以翻这七千亩地还是个问题呀!”
“稻苗最晚一个月后就得移栽完毕,也不知道这一个月能不能赶得上!”
以农耕为主,却没有高效的农耕工具,这也是作物产量低下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