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进说完了教导队的成立,下方一众人愣住了。
老兵们愣住了。
老树发新芽?
焕发第二春了吗?
他们还能当兵?
刘进笑眯眯的看着常鸿信等人,笑眯眯的道:
“还不接令?”
“常老,此时不归队,更待何时?”
常鸿信的年龄,还有身上的伤疤足以担一个老字。
刘进的调侃,让常鸿信反应过来了,向前一步,跟到粟云的身边:
“原羌骑营老兵现建设兵团教导队常鸿信请求归队!”
一个立正正的军礼。
刘进一听常鸿信的话,顿时也是昂首挺胸,准备检阅,右手把汉剑挎在腰间,走到常鸿信的身边,中气十足的说了一声:
“准!”
常鸿信身后另一个老汉站出来昂首阔步向前一步走嗓音洪亮的喊道:
“原羌骑营老兵现建设兵团教导队武大福请求归队!”
刘进又走一步,目光直视老兵:
“准!”
“准!”
“准!”
一声声的‘准’让人热血沸腾,让人心潮澎湃。
直到最后一个人。
刘进又走回了常鸿信的身前:
“赐你本宫贴身佩剑!严肃军中士兵纪律,宣扬我大汉国威。能做到吗?”
常鸿信目光一凛:
“诺!”
“谢太子殿下恩典。”
教导队,完全是刘进突然想到的,以前他想过这样的军中建制,可是当时一穷二白的他拿什么建设这样的建制。
不是没钱而是没人。
手头根本就没有合适的人,也没有符合条件的人,更没有可以试验的地方,可是现在都有了。
一群宁可饿着吃树皮也不给朝廷添麻烦的老兵,一群身体残缺却心存国家的老兵,再也没有比他们更合适的了。
可能他们没有较高的学识,可学识可以学,那骨子里的家国情怀却不是人人都有的。
建设兵团是个好地方,从无到有,刘进一言而定之,在这里设置最合适不过。
粟云的黑脸上放着光芒,带着万丈豪情壮志,去安排了。
教导队主要起到一个政委的作用,但又与现在的监军不同,监军可以不同兵事,可政委不一样。
甚至还肩负着宣传的责任。
刘进加急的把他曾经看过的一本「论基层政委是如何练成的」书按照脑海里的记忆写出来。
同时不仅招募了这群老兵,也在羽林郎官中挑选思想过硬的老兵加入其中。
他们有学识。
两者结合相得益彰。
刘进在西南的动作,也随着时间的流逝,传递到了长安。
一个二十多岁文士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欣喜若狂!
恨不得马上奋笔疾书,抒发心中的情绪。
这张跟南宫公主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