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回家后,池箐箐躲进卫生间进入空间。
不远处笼罩在薄雾中的山越发清晰了,她朝山脚走去,不一会儿来到山脚下。
人参最适合生长在山林的自然环境里,所以她第一时间想到种植园参的环境是空间的山,只可惜她现在只能在山脚往上十来米的范围内活动,凡是薄雾笼罩的地方,她都进不去。
不过山脚下也够了,这环境跟山林中差不多,希望圆参能种植成功。
池箐箐掏出种子,念头一动,种子纷纷飞向四周的土壤中。
成了!
池箐箐激动地看着空间,很快她发现薄雾在慢慢散去,之前她不能去的地方,现在已经可以到达了,薄雾往山顶位置退了二十多米,露出更多山林。
她仿佛发现新大陆般,对露出的山林部分进行探险,不看不知道,一看满满是惊喜,光猴头菇她就看到好几个,还有长在树干上的灵芝。
最让她惊喜的时候,她发现一株野山参,细细的参叶在树脚下摇摆,池箐箐连忙从空间出来,急急去卧室找了截红毛线,轻轻地系在野山参的叶子上。
这样她就不会因为没注意,一脚踩坏了,她没想到空间还自带药材,这简直是莫大的惊喜,她更好奇这野山参长啥样,不过她现在还不想把人参取出来,就让它在空间好好待着。
主要是光看那几个比饭盆还大的猴头菇,还有跟脸盆一般大的灵芝,这些东西明显比东北地区山林里的药材还壮硕好几圈,不到关键时候,她绝对不会动这些药材。
主要是这么好的药材,如果从她这里拿出来,谁知道会不会引来不怀好意的人。
张秀兰以为女儿拉肚子,来来回回急匆匆地跑了好几趟厕所,猜测一定是女儿喝多了汽水,那个冰东西吃多了,对女人身体不好。
这时候张秀兰突然反应过来,箐箐和北川结婚也半年了,女儿到现在都没有怀孕,还这么喜欢吃冰的,这样肯定不行,她老是想着箐箐长大了,所以对大女儿的关注少了许多。
结婚肯定要赶快生娃,没孩子可不行,这些年在池家,箐箐和菲菲的身体肯定都亏下了,尤其是箐箐,半年都没怀孕,得好好补补身子,补补气血。
晚上张秀兰熬了一大锅红枣白米粥,池箐箐得到了一碗满是红枣只有一点米汤的粥,池箐箐最不爱吃红枣,谁知道母亲非要她都吃完,她苦着脸把一碗红枣都吃了。
“天气慢慢凉了,冰棍就不要吃了,还有汽水也不能喝冰的。”
“妈?没吃完的冰棍咋办?汽水只有冰过才好喝。”池箐箐不知道为啥,母亲突然管着不让她吃雪糕。
“听话,你吃这么冰对身体不好,再说你吃她们几个小的也要吃,吃多了凉的要咳嗽的,小孩子咳嗽很难好。”
池箐箐砸吧砸吧嘴巴,看了三个妹妹一眼,她们一样可怜巴巴,可母亲说的有道理,小姑娘家还是要少吃冰的,大不了她以后出去在母亲看不到的地方吃。
池箐箐点点头,几个小家伙一同叹了口气,张秀兰则高兴地把冰箱的汽水拿出来,堆在墙角。
池箐箐不知道,这只是个开头,从现在开始,张秀兰为了能让女儿尽快怀孕,开启了给女儿补气补血的生活。
国庆节最后一天休息日,陆北川战友到武市,池箐箐让丈夫去接,她和母亲在家准备中饭,火车是早上七点多到,等把人接过来,也就十点来钟,坐一会儿正好吃饭。
一大早灶上炖着排骨藕汤,这是鄂省特色,藕是张秀兰特意从菜场挑的野藕,野藕炖出来粉香粉香,藕味浓郁,其实用筒子骨更好喝,但池箐箐考虑到沪城人吃饭精致,筒子骨油重了,于是让母亲买了些瘦瘦的中排。
池箐箐则把武昌鱼用调料腌制一下,准备做个红烧武昌鱼,这也是武市特色,然后还有珍珠丸子,粉蒸肉这些当地特色的菜。
杨春娟在一旁爆爆米花,香味飘满楼道,见三丫站在门口望着爆米花,出锅后杨春娟挖了一大盆让三丫抱着吃。
池箐箐没说什么,杨春娟卖爆米花也有些日子了,她觉得自打做生意后,杨春娟比以前会来事多了,也更有眼力劲,自己不要煤气费,她就时不时从县城带点吃喝或者小东西给两个妹妹。
知道自己就喜欢个吃,还给自己带过精武鸭脖以及县城一家很有名的卤菜,池箐箐怕她太过破费,还专门说过让她别买这些东西太花钱,不过杨春娟还是我行我素,池箐箐也就不管她了。
“箐箐,我晚上还回来,你吃不吃糖葫芦,我给你买两串。”
“行,我要吃山楂的。最近总觉得嘴里没味,山楂的吃着酸酸甜甜,感觉胃口好些。”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张秀兰悄悄望着女儿,想吃山楂?嘴里没味?箐箐是不是有了?
一想到自己要当外婆了,张秀兰脸上不禁爬满笑容,趁着自己还年轻,可以帮女儿带带娃,到时候等女娃的娃带大了,大丫三丫也大了,她就带着两姑娘搬出去。
“箐箐,你别弄了,快去坐着休息。”
池箐箐有些诧异,“妈,我又没事,歇着干啥。”
“哎呀,就这么大点位置,我和春娟两人一站,你还挤过来,哪里站的下,去屋里坐着,对了我给你蒸的大枣你今天吃了吗?”
张秀兰以前听老中医讲过,红枣补气补血,但是不能直接吃,要上锅蒸二十分钟,然后冷却,再蒸二十分钟,再冷却,最后再蒸三十分钟,一共蒸三次,红枣就有了药性。
所以她特意给大女儿蒸了一盘红枣,盯着池箐箐每天吃几颗,尤其是发现大女儿不爱吃红枣后,每天更是盯得紧,一天不落下。
见女儿蹲在地上择菜,张秀兰心头一跳,这咋能蹲着呢,再压着肚子,硬是拉起大女儿,“行了行了,这点活我一下就干完了,你就别围在这,人一多我着急。”
说着张秀兰把放在碗橱里的蒸好的大枣端出来,放在大女儿手上,看到女儿脸皱成一团,“快吃,必须吃五个,听话。”
看到这一幕,杨春娟羡慕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