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几日,许青都不曾再露面,整日带着妻女在琉球各岛游山玩水,颇为放松。
这天一大早,胡惟庸前来拜访,汇报这些日子的工作进展。
许青虽没露面,但一直让张虎等护卫暗中观察,基本情况许青已经有所了解,不是他不信任胡惟庸,身为收服琉球的主导者,他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
事实证明,胡惟庸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仅几日功夫,便已和琉球的这些官员熟络起来,威信虽没太大建树,却也令大数琉球官员信服,情况比许青预料还要好。
胡惟庸倒没过多自夸,只是简单说了一下,就把话题引到了许青最关心的‘明军根据地’。
“王爷,岛屿已经定下,现在本地官员正在引导迁移,估计半月左右就能全部腾出来。”
胡惟庸笑道,“对于大明驻军,他们是一百个愿意。”
“你呀,不用这么急的,都说了时间充裕。”许青话语不满,语气却充满赞赏,“琉球刚划入大明,又经历了战火,正是百废待兴之时,后续大明会投入一些人力、财力来帮助他们建设。
这个出风头、笼络人心的事儿,就由你来做吧,方便你树立威信。”
“是,谢王爷。”胡惟庸满脸感激,“后续发展侧重方向,王爷可有指示?”
许青倒了杯茶,轻轻推到胡惟庸面前,后者连忙双手扶住。
“教育!”
许青道,“想要彻底融合,文化是最基本、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
等经费到手,各岛都要建上学堂,教他们学汉字、说汉话,琉球会说汉话的也有一些,将这些人才笼络过来,给他们灌输教育的理念,支付教学报酬。
另外,日常生活中的风俗习惯也要加以引导,当然,手段必须要温和,不能硬来。
比如推广汉服,可以从富裕、亦或官员入手,由他们掀起潮流,引领汉服走向时尚,远比一把抓的全面普及要简单、有效的多。
还有大明的各种节日啊,例如:元旦、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可以在这些节日中,给官员们放一天假,发放些小福利什么的,百姓有慕强心理,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他们也会效仿……”
胡惟庸心悦诚服,拱手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下官醍醐灌顶,长青王大才,令人叹为观止啊!”
他说的真心实意,他自己也制定了规划,本来觉得相当可以了,但跟许青的一比,简直不拿不出手。
许青笑了笑,“这个过程比较漫长,你要有足够的耐心,万不可急于求成。”
抿了口茶,继续道,“这件事办好,他日,史书上必有你胡惟庸一席之地。”
“是,下官铭记。”
胡惟庸脸色涨红,深深一拜,“长青王大恩,下官无以为报……”
“哎?胡大人这是作甚,快快请起。”
许青搀起他,又道,“宣传汉文化非常重要,汉话的普及更是重中之重,但也不能因噎废食,发展必须要做,不然百姓都去学汉话了,谁来经营各行各业?”
“王爷说的是。”胡惟庸点头,“您的意思是……学堂从孩子抓起?”
“不错。”许青赞赏的看了他一眼,“学堂本身也花不了几个钱儿,学费什么的全免,另外,再提供一顿早饭,这样能更有吸引力,后续的话…
可以用一部分赋税投入到学堂,皇上是允了的,不过要在奏疏中写明花了多少、花哪去了。”
“是,下官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