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菜上齐,两人边吃边谈。
朱元璋笑道,“商船快回来了,到时又能大赚一笔,不过年前咱不准备再让商船出发了。”
“啊?”许青疑惑道,“为何啊?”
“再过两三个月就到了年关,咱们自己就要消耗大量货品,再把商品拿去通商,物价必定飞涨,得让百姓过个好年不是。”
“皇上英明!”
朱元璋自得一笑,“对了,明年开春灯泡儿能大批量出海通商吗?”
“大批量肯定不行,至少无法跟玻璃相比,但出一船货还是没问题的。”许青沉吟道,“现在大型蒸汽舰船造多少了?”
“一共15艘,中型蒸汽船50艘,足以应付明年通商了。”
朱元璋叹道,“大型舰船对船料的要求极高,没那么好做啊!”
“据汤和所说,大兴安岭多的是好木材,但问题是距离太远,造价太高,一棵参天大树运来至少也得1000两银子。”
许青道,“可以先运至大都,而后从水路沿运河运至应天,这样能减少一大笔费用。”
朱元璋翻了翻白眼,“就是按照这个方法计算的,不然还得翻一番。”
“呃…好吧。”
那么大的物件运送六七千里路,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许青轻轻叹了口气,“随着工业发达,对蒸汽船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虽然造船昂贵,但回本也快……”
突然,许青灵光一闪,笑道,“我倒是有个主意。”
“咱们可以从海外诸国运木料回来啊。”许青分析道,“近几次商船回来时,货仓都货不足一半,完全可以用来装木材。”
“而且,将木材抵银子,也能提高对方的购买力。”
“对啊!”朱元璋一拍大腿,“咱怎么就没想到呢,还是四弟你鸡贼。”
许青:“……”
就不能用个好词儿吗?
“干爹!”
许青闻声回头,只见朱标正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来,小脸红扑扑的,很快就到了跟前。
朱元璋没好气道,“毛毛躁躁的,这么急作甚?”
朱标不好意思笑笑,朝许青道,“干、干爹,你啥时候回来的啊?”
“刚回来就直接来宫里了。”
小家伙正是成长的时候,这才两个多月不见,就感觉有些变了样。
许青欣慰道,“嗯,长高了。”
“高了吗?”朱元璋瞅了瞅儿子,“咱看着还是那样儿啊!”
“你整天看着当然没感觉啊!”许青笑了笑,“标儿,体操有无落下?”
朱标摇了摇头,“没有,一天不练浑身难受。”
接着,他又得意道,“干爹,故事画本大卖,不仅在官员一条街夜市伙,在应天城也是大卖呢。”
“茶馆、酒楼的说书先生,讲的都是咱们的故事书呢,咱啥时候再出一本?”
“去去去,一边去。”
朱元璋没好气道,“写书能赚几个钱?”
“也不能这么说。”许青道,“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娱乐产业未来也将会成为新型产业的潜力股。”
“就是。”朱标不服气道,“父皇你不也喜欢看吗?”
朱元璋老脸一红,狠狠瞪了他一眼,朱标一点没在怕。
“我要把大明出版社要发展壮大,出版各种书籍……”
“没出息!”朱元璋打断道,“你是大明储君,未来的大明国君,怎能如此目光短浅?”
许青说和道,“大哥你春秋鼎盛,标儿成长时间还很多,既然他喜欢,不妨就让他去做好了,这也能提高他的做事能力。”
朱元璋一想也是,便也没再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