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张昶十分痛快,直接将银票给了许青。
“王爷,您打算什么时候开展?”
“宜早不宜迟。”许青想了想,“我准备一下,明日出发。”
张昶试探道,“王爷,可需帮手?”
许青知道小老头的意思,“给我一个户部侍郎,两个户部主事,另外将两地周围的人口居住情况。”
“全在这上面了。”张昶取出准备好的账册,欣然道,“下官这就去通知他们。”
——
王府。
“夫君你明天就要走啦?”
“嗯,这次不远行,就在苏杭两地。”许青笑道,“现在有了蒸汽船,来回很方便,我会抽空常回来。”
幼女、幼子尚在襁褓,她们不愿放任不管,但又舍不得许青。
柳叶熙问:“大概需要多久啊?”
“这个说不好,选址、建厂、培训……一系列冗杂的事情都要做,没有半年以上的时间,怕是不行,等到工厂顺利生产,至少也要一年。”
“啊?”子衿小嘴微张,“夫君,你要离开这么久?”
“当然不会,大问题处理好后,小问题就让户部去办了。”许青笑道,“就算我愿意,皇上也不会让我在苏杭待一年。”
“好啦,苏杭离应天这么近,一个来回不过两三天的时间,每个月我都会回来一次。”
“好吧!”两女怏怏点头。
许青来到书房,打开户籍账册翻看起来。
目前大明的总人口已突破到六千八百万,正在向七千万进发,其中五岁以下的孩童就占了一千一百万。
这其中还有很多未统计在内的人口,毕竟这时代的人口普查,无法和后世相比,肯定有不少漏下的。
许青估摸着,现在大明的实际人口已有七千万。
历史上的大明,同时期可远远没有这么多,到了明朝后期人口才破亿。
可现在大明立国不过五年有余,就有如此成果,很难想象,再过二十年,人口会达到什么程度。
造成人口增长的原因有很多,天下太平、朝廷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鼓励耕种……但最重要的是,许青引进的那些新作物。
食物有了保障,才是人口爆发的主要原因。
现在大明九成以上的百姓都有了自己的耕地,许青相信,未来十年内人口会迎来一轮恐怖的暴涨。
大明想要彻底走向工业化,人口是一个硬性条件。
而随着人口的爆发,也必须走向工业化,不然就会因为资源问题陷入内耗。
许青轻声自语,“我竟然把这个忽略了,以后再推行国策,必须要把人口的问题考虑进去。”
言罢,他再次翻看大明的户籍账册。
这本户籍是张昶命人额外誊抄的,其余省份一笔带过,主要描述江浙两省的情况,苏杭两地附近尤为详细。
许青拿起自制的鹅毛笔,一边看,一边做着笔记,而后又对其进行剖析。
最终,他将江苏的一个试点,定在了常州府下辖的无锡县。
此地距苏州仅有百余里,先天条件很好,位于江南腹地,太湖流域,且本身就很富裕,以此为突破点定能来个开门红。
许青在无锡县画了一个圈儿,这简单一笔,却足以改变无锡百姓的命运。
在苏州附近定下一个试点之后,许青又把目光放在了杭州。
ps:今天有事耽搁了,后两章晚十点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