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觉得有失帝王风范,沉着脸道,“你打秋风没带上咱吧?”
“是他主动给的,我提都没提。”
许青将当时的情况给他简单说了一下,嘿嘿笑道,“白给,你不要呀?”
“倒也是。”朱元璋‘给给给’起来,“这家伙倒是会来事儿。”
顿了顿,“咱记得沈万三这个官儿,好像只有一个空名,嗯……”
许青提醒,“老大,商人为官弊端太多,一个空名就够了。”
“咱知道。”朱元璋翻了翻眼睛,“实权是不可能给他的,不过……回头咱得给张昶说一下,以后每个月给沈万三发放两百石的俸禄。”
他阴险笑道,“得做实他食君之禄不是?”
“……”许青违心恭维,“大哥是个厚道人啊。”
朱标瞅瞅父皇,又看看干爹,心中腹诽:“有点出息好不好?
不就是一千万两银子吗?
瞅瞅这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小家伙儿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哪里知道一千万两银子能办多少事儿。
朱元璋心情很好,一下白得这么多银子,心情不好才怪。
“过两天就远洋通商了,玻璃价格的事儿定下了没?”
许青点点头,“定了,按照成本价的45倍出售,为保证销量,其中一半儿让沈万三代卖。”
顿了顿,许青又将代销的策略,给朱元璋说了一下。
朱元璋听后,微皱着眉头道,“通商后,商人的财力飞涨,虽说百姓因此有了活计,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但远远无法和商人相比。”
“朝廷已经足够支持他们的经商了,没必要再这样扶持了吧?”
许青轻轻摇头,“大哥,话不能这么说,就销售而言,这些商人都是一把好手,过几个月,玻璃的产能肯定能进一步暴涨,再好的商品,卖不出去也是白瞎。”
“而且,核心技术在朝廷手里,他们反不了天,还能从而掣肘他们。”
许青冷笑道,“等过两年,大明的工业进入正轨,这些个富绅也赚得个盆满钵满了,朝廷就可以推行当初定下的策略了。”
“什么策略?”
许青一字一顿道:“先富带动后富!”
朱元璋目光一凝,缓缓点头,“这个咱倒是忘了,建国之初你就说过。”
他引用许青之前说过的话,冷笑道,“届时,他们若不想体面,那咱就帮他们体面,眼下嘛,就先让他们吃得饱饱的。”
“皇上英明!”
朱元璋哈哈一笑,抽出一张面额万两的银票,“干的不错,咱赏你的。”
许青也不客气,接过塞进口袋。
“对了四弟,给你说个事儿。”朱元璋道,“当初咱去漠北征战,你改了条大明律……”
“是,臣有罪。”
朱元璋:“……咱不是找你算账的。”
许青点了点头,“那就好,没别的事儿我先回去了。”
“等等,咱事儿还没说呢。”
许青无奈停下步子,认真道,“老大,若想让工业蓬勃发展,就不能太过限制人口流动,况且都是在本省,实在没必要限制。”
朱元璋翻了翻眼睛,没好气道,“咱有说要改回来吗?”
“那老大你的意思是……?”
“你不是搞了那什么身份证嘛?”朱元璋道,“户部、刑部跟咱反映,那东西压根儿就没什么用,而且还容易被人钻空子,求咱作废。”
顿了顿,“这东西是你搞出来的,咱也不清楚它的具体作用,所以没有贸然同意。”
“原来是这个啊!”许青恍然。
仔细想了想,身份证在这时代确实用处不大,不像后世那般,可以在网上查询身份信息,确实有些鸡肋。
许青干笑道,“当时是为了减少犯罪率,既然刑部觉得没什么用,那就废除了吧,少了身份证的限制,百姓出门务工也相对容易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