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四,正式复工。
皇帝理朝,百官理政,大明这个停滞几天的庞大机器再次恢复运转。
船厂,工匠们忙得热火朝天。
许青通盘运筹,具体细化的事情全交给工匠们去做,他只把控大方向。
倒不是他懒,实在是没有那么多精力,而且真正细化的东西,他远没有工匠们在行,真要事事插手,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许青对自己的认知十分清楚,制定完发展方向之后,便让工匠们自由发挥,从不瞎指挥。
小朱标成了他的跟屁虫,走哪儿跟哪儿。
看着铁匠在锅炉旁挥汗如雨,木匠切割木料,设计舰船的人围在一起争执不休,甚至吵得面红耳赤,小家伙这才知道,蒸汽船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够造出来的。
“干爹,父皇让你半年造出蒸汽船,你有把握吗?”朱标小脸皱巴巴道,“要不我跟父皇求求情,让他宽限一些时间?”
“好孩子。”许青摸了摸小家伙脑袋,十分欣慰。
“不过现在上到朝廷,下到富绅都在密切关注蒸汽船的制造,要是刚开始就打退堂鼓,不仅群臣会说三道四,富绅听到风声也会持观望态度,届时,还田于民的政策就不好推行了。”
“可……能造出来吗?”
许青微微一笑,“尽心尽力,剩下的交给天意。”
“喔~”朱标轻轻点头,顿了顿,“就算到时间造不出来,我也不要父皇罚干爹。”
“呵呵……”
许青笑笑,“看了这么久,你有什么感受?”
“好难!”朱标叹了口气,“我还以为照葫芦画瓢就成呢,没想到造纸船一下就能成功,换成舰船却这么难。”
“嗯,理解的很深刻。”许青点头,“任何事都不是一蹴而就,尤其是国家大事,一项国策从推行到见效,往往需要数年乃至更久,国家发展更是如此。”
他指着一棵两人才能环抱的树干说道,“就好比这棵树,长这么大至少需要百年,若没有前人栽树,哪来现在的木料?”
“大明就好比刚栽植的树苗,等它长成参天大树,需要一代甚至好几代人的努力……”
这种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更容易让小家伙接受,也让他理解的更为透彻。
圣人学问有翰林院的那帮老学究,许青只教理论和实践,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来引导。
这种充满趣味性的学习,可在学堂一板一眼的上课好玩多了,朱标非但不排斥,反而十分喜欢。
这也是小家伙十分黏许青的主要原因!
一晃,半个月过去。
舰船设计取得了重大进展,已经设计出了两种蒸汽船的模型,而弹簧钢却迟迟造不出来。
百炼精钢在经过热处理后,变得十分脆,还伴随有龟裂的情况。
铁匠们见人木匠那边取得了成果,自己却毫无建树,心里憋着一股气,锻造的更为卖力。
可有些事不是努力就能成功的,精钢明明锻炼的不含一丝杂质,仍达不到许青的要求。
铁匠们气馁之余,也不由对弹簧钢产生了质疑。
许青见他们死气沉沉,将铁匠聚集在一起,开会商议。
“首先,本王明确告诉你们,弹簧钢绝对存在,且一定能锻造出来。”
“是,王爷。”工匠们硬着头皮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