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啊?”朱元璋皱眉道,“始皇帝建长城,就是为了抵抗游牧民族的侵扰,华夏自古祸患多来自北方,咱在北平建长城,有何不妥?”
群臣也是满脸不解,纷纷将目光投向许青。
“此一时彼一时也。”许青笑道,“如今的大明兵强马壮,火器先进,且农耕的优势完爆游猎民族,大明疆土可以更大,北平绝不是大明的边疆。”
“皇上,诸位大人。”许青侃侃道,“从辽东局势就能看出,大明想要扩充疆域并不是太难,甚至不用刀兵也可做到。”
“砰——!”
朱元璋猛地一拍龙书案,吓得许青一激灵,群臣也缩了缩脖子。
只听朱元璋继续道,“说的好,咱大明的疆域还能更大,日后定会超过元朝鼎盛时期。”
他激动的脸孔涨红,“终究一天,日月所至,皆我大明!”
“皇上圣明!”
群臣适合时宜的拍了记马屁,脸上也尽是激动,只是有些人是真高兴,有些人则是装的。
武将势大,若是皇上再重视武功,那文臣们就再无出头之日了。
文臣们这个愁啊,心里更是把许青骂了个狗血喷头。
你他娘的不能消停消停吗?
历朝历代,几乎都是文臣压武将一头,到了明朝却截然相反,文臣的话语权小的可怜。
许青武将出身却一门心思搞改革,偏偏搞得还挺好。
现在常遇春、汤和等人又去了辽东搞民族融合,这一切的一切,在文臣眼中无异于抢生意。
文臣干不了的事情武将来干,文臣干得了的事情武将还干?
还有武将学院……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照这样发展下去,大明迟早全是武将,没有文臣了。
一出金銮殿,许青就被文臣团团包围了。
“诸位大人有事?”
吏部尚书汪广洋沉着脸道,“长青王可否借一步说话?”
“不借。”许青果断拒绝,“白莲教遍布天下,本王实在没有闲暇时间,少陪了。”
说完,冲出人群扬长而去。
李善长望着许青的背影,叹了口气,“长青王辛苦啊,既要查案,又要忙于国策……真是难为他了。”
刑部尚书哼道,“没人难为他,是他自己不肯消停。”
“都是为了我大明江山嘛。”李善长笑眯眯地打了个圆场,“对了,刑部主管刑罚,理应尽一份力才是。”
“咦?对啊!”刑部尚书眼睛一亮,拱手道,“下官这就去协助长青王办案。”
兵部尚书紧随其后,“针对水师、神机营,下官也有些建设性的想法,我也去。”
其他几位尚书对视一眼,也跟着刑部尚书一起赶往长青王府。
曹亮瞧了眼李善长,“丞相,你不去?”
“刚才下台阶没注意,我崴着脚了。”李善长表情略微痛苦,“不过不碍事,回去贴两贴膏药应该问题不大。”
“坐轿子也不用走路。”曹亮笑道,“丞相该不会走路来的吧?”
“曹大人明鉴,这人一上了年纪,得多活动活动,今儿还真没坐轿子。”
曹亮十分大方道,“下官的轿子让丞相坐。”
“那怎么行?”李善长忙摇头拒绝。
“丞相甭客气,来,我背你出宫。”
说着,一弯腰,直接将老李背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