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了顿,“但随着新作物的引进、开海通商,大明已经走向富强,官员们的待遇确实应当提高一些。”
许青开玩笑道,“大哥你也不能总画饼,得拿出点儿实际的来。”
“你这家伙……”朱元璋苦笑两声,叹道,“听你这么一说,咱确实有些小家子气了,这事儿等咱回去就提上日程。”
“大哥英明!”许青拍了记马屁。
“少整这些没用的。”朱元璋瞪了他一眼,没好气道,“说得咱心里不痛快,陪咱喝点儿。”
“好嘞。”
……
一路劳顿,二人又饮了不少酒,天还没黑俩人就睡着了。
翌日。
打探消息的锦衣卫赶了来,汇报杭州最新情况。
“禀皇爷,杭州知府胡惟庸从昨日起便开始召集富绅,主持还田于民事宜,且还是强制性的。”
“哦?”朱元璋笑了,“别说,这胡惟庸还真机灵,想是杨宪的下场传了来,开始补救了。”
朱元璋问道,“说说,他是怎么个强制执行法。”
锦衣卫回道,“不管百姓有无余钱赎回,富绅都必须把从百姓手里购买的田还回去,不服从者,打四十大板,关进大牢。”
“百姓欢喜不胜,截止到半个时辰前,已经还田三千余亩。”
“这家伙动作倒是快。”朱元璋哼道,“去弄两套百姓衣服。”
“是。”
锦衣卫拱了拱手,后退几步,转身去了。
朱元璋伸了个懒腰,朝许青道,“走,咱们也去瞧瞧,看这胡惟庸是如何还田的。”
许青笑着答应,暗道:“这胡惟庸果然有些手段,还田政策这么一搞,不管如何他人是死不了了。
至于会不会受到惩治,就得看接下来的表现了。”
一炷香后,锦衣卫送来两套百姓衣服,两人换上后出了客栈。
……
杭州知府衙门口。
临近中午,天气愈发酷热,两人穿惯了大裤衩,挤在人群中别提多难受了。
临时搭建的台子上,胡惟庸坐在书案前,一支毛笔写写画画。
他旁边坐着十多位肥头大耳的富绅,一个个如丧考妣,此外还有十个满脸期待的百姓。
“这个你收好,以后谁再敢买你的地,你就来找本府,本府为你做主。”
胡惟庸转头看向富绅,“这百姓的地是谁买的,赶快做签字别耽误秋种。”
一个富绅垂头丧气地站起来,蘸了蘸墨水,在纸条上摁了个手印儿。
百姓激动脸孔涨红,连忙跪下磕头,嘴里不停念叨着感谢的话语。
胡惟庸连忙上前将他扶起,正色道,“这些都是本府的分内之事,若要谢,就谢朝廷、谢皇上!”
顿了顿,胡惟庸朗声道,“皇上仁政爱民,不会委屈你们,发生这样的事是本府的失职,本府向大家赔罪了。”
说着,他深深一揖。
百姓们受富绅剥削惯了,如今知府大人却将地从富绅手里要回来还给他们,还向他们赔罪,顿时感动的稀里哗啦,直呼青天大老爷。
胡惟庸看着台下激动的百姓,暗道:“有这么多百姓看着,名声传出去,应该就不用死了吧?”
朱元璋瞧了眼台上的胡惟庸,暗道:“这厮可以不用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