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楼与通今阁的才子们,今日倒是都起的很早。或许是因为能来一趟中都城不容易,都想抓紧时间多看看,多逛逛。
一人与刘睿影擦肩而过,口中却还振振有词的念叨着:““一水迢迢,别来无恙?三秋渺渺,未免有情。”
刘睿影听后隐隐含笑,也不知这中都城的清晨是什么让这位才子竟是勾起了相思。
说起这儿女情长,怕是全天下的嘴都放在一起,却是都说不过半个读书人。
很多买早点的铺子已经开张,还有不少商贩也将板子支好,炉膛里的碳灰已经烧的通红。
这场景,只有过年时才能见到。
寻常的光景里,哪会这么早就开张摆摊?
刘睿影看到这些铺子,无一例外,都在和面包饺子,不由得放慢了脚步,上前多看了几眼。
“要吃饺子?”
这样的小铺大多都是夫妻店。
妻子在前方主事,丈夫在后堂忙活。
遇上节庆,丈夫一人不够,妻子便也得搭把手。
这位大嫂见刘睿影凑上前来,却是头也不抬,手中一根短小精悍的擀面杖滚动飞快,一张张饺子皮眨眼的功夫就从面团成型,接着又被她用擀面杖的托起,放到丈夫面前。
两人搭配的极为熟练,刘睿影看着,竟是有种琴瑟和鸣,高山流水之感。
有时候不必做什么大事,一些简单的事情更容易证明夫妻之间的默契,而日子就是这一点点小事串联,构成一段幸福。
“不吃饺子的话,还请旁边靠靠,后面排队的人不少。”
这位大嫂看刘睿影不回答,用擀面杖指了指旁边。
刘睿影回头一看,刚刚还空荡荡的长街,此时竟是堆满了人, 看打扮,都是博古楼中的才子。
“你们都是来吃饺子的?”
刘睿影问道。
这些博古楼中的才子们,也不认识刘睿影,面面相觑的不知道他在问谁,但还是蓦然的点了点头。
“今天为什么要吃饺子……又不是过年……”
刘睿影晃了晃脑袋,自言自语道。
“对于这些读书老爷来说,文坛龙虎斗可不就是过年吗?”
那位大嫂听到了刘睿影的自语, 接过话头说道。
刘睿影一听,觉得也着实是这个理,再看这位大嫂因为生意人人热闹很是开心的模样,不知不觉觉得肚子也有饿了,便点了两斤猪肉荠菜馅儿的饺子。
大嫂听后应了一声,让刘睿影寻个空座头先坐,头一锅饺子通常都有些慢,但人们却都趋之若鹜。
不为别的,就为那饺子在头一回翻滚的喜气。
和每逢节庆,人们都希望能抢到神庙中的头香是一般事情。
刘睿影坐下不久,饺子便上了桌。
他拿过碗碟,倒了点醋,但却没有蘸,空口吃了一个。
皮薄,馅料足,用的还是里脊精肉,不馋一点儿肥的。
这让本来不爱吃饺子的刘睿影,觉得很是欣喜。
一口气就吃了七八个。
四周渐渐坐满了人,刘睿影看到清一色都是博古楼的,三三两两坐着闲聊,却是一个通今阁的都没有。
“博古楼地北,爱吃饺子。通今阁的都在对街吃混沌。”
大嫂打了一碗饺子汤端来,放到刘睿影面前说道。
刘睿影听后笑了笑,这故乡的印记果然是难以磨灭。
平常人需要一个家乡,读书人、武修也需要。
出生的时候,这片土地的空气,阳光,与人共同迎接了你,从此刻开始,便带着这个地方的情绪与气息。
与其说是人造就了地方,其实是地方成就了人更为妥当。
更多时候,这个地方只是个干巴巴,光秃秃的名字,甚至都想不起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可这种情绪和气息,却在潜移默化中跟随了一辈子。
刘睿影将最后一个饺子放入口中,喝光了饺子汤,摸摸肚子准备起身离开,却在排队的人群中看到个极为特殊的身影。
个头如孩童一般,却顶着个老人脸,死鱼眼。一双脚奇大无比,袜子都被穿成了黑色,可手却又白皙稚嫩,像个瓷娃娃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