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就如木谨所言,萧权来大魏是天意,是带着老天爷的使命来的。
至于这个使命是什么,萧权也不太清楚,那萧权暂且认为是老天爷要他改变大魏现状,还大魏政治一片清明,为大魏谋发展。
此事一旦完成,萧权这些来自华夏现代之人也许就能回去了。
所以,萧权便把辅助皇帝,为大魏谋求发展,作为他来大魏之目标。
如此说来,他与皇帝只是合作关系。
两人要成为朋友,几乎是不可能的。
皇帝如此信任萧权,是因为目前来说,他很需要萧权。
若是有朝一日,大魏局势得以稳定,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大魏一片欣欣向荣,天下太平。
到那个时候,在皇帝眼里,萧权也许就成为威胁,他也许跟历代君王一样,忌惮能力出众者,忌惮功高盖主者。
真到了那个时候,两人即使没有反目成仇,也不能和平相处,除非萧权主动退出朝堂,隐世不问世事。
再者,这一路走来,萧权见证了皇帝不少脆弱无能为力的时刻,换句话说,皇帝多落魄,多屈辱的样子,萧权都见过。
有个见过自己最无能一面的臣子时常在面前晃悠,仿若时刻提醒皇帝别忘了以前那些极其不堪的日子。
皇帝现在不介意,是因为他还在忙于国事,没空去细想和在意。
将来大魏发展起来,四海升平,皇帝也有空闲时候了,他想的自然就多起来。
到那个时候,难保他对萧权心生忌惮和厌恨。
即使皇帝万里挑一,这些假设在他这里都不成立,萧权也不愿意继续留在朝堂上。
功成身退,远离俗世纷争,过着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不香喷喷吗?
再说了,萧权还很有可能是要回到华夏,继续做他的博物馆管理员的。
无论回去与否,将来萧权都不会继续与皇帝并肩作战,为了的皇权之路,皇帝只能他一人去走。
所以,萧权不能让皇帝对他有太多的期望和依赖。
皇帝要趁早适应在朝堂孤军奋战的生活,要趁早适应没有萧权参与的生活。
他得尽早地独当一面。
萧权眸光淡淡地看了皇帝一眼,淡淡道:“陛下唤为师进宫,仅是为了此事?”
听听这语气,再看看萧权一副不以为然之色,好像萧权瞒着皇帝的,只是一件微不足道之事。
因这件事皇帝便唤萧权进宫,有点小题大做之意。
倒是显得是皇帝的不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