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就等着向氏粮铺,自己把自己作死。
第三日,向氏粮铺公开售价,两百文一斗粮。
收购价,喊低至一百五十文。
粮商依旧岿然不动,该吃吃,该喝喝,很是淡定。
之后,十日,向氏粮铺把粮价又降低至一百八十文,且不限量供应。
买的人,倒是恢复了常态。毕竟经过向家这半个月来,犹如跳南天门一般的降价幅度,很多人开始坚信,这粮价会越来越低的。
泰平城内,不管是缺粮还是不缺粮的人家,都渐渐收了手。
可粮商们,却渐渐等不下去了。
他们从南边把粮食运过来,为的就是大赚特赚一笔,如今一毛钱没多赚,还倒贴了不少车马钱,这会儿如果再运回去,还得继续贴进去车马钱,这该如何跟东家交代?
季宗林之前也再三劝告他们,向家后头有王府支持,让他们少赚一些便也罢了。
可那些粮商身后的人,势力可不比北安王差,他们哪里会把季宗林的话放心上?
现如今,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他们再要见季宗林,却发现找不到人了。
有狠的,见等在肃州也不是个办法,便直接就雇了车马,准备把粮食再运回去。
没想到才进西州境内,运粮队差点儿就被抢了。好在有俞王府官兵及时赶到,才让粮商顺利逃脱。
可俞王府亲兵,却要收一半的粮食,作为过路费。
要不就让他们从哪儿来的,回哪儿去。
无奈的粮商,也不敢骂俞王,只能骂着不知谁家的八辈祖宗,再次返回了泰平城。
此时再多的后悔,也都已经枉然。若是要绕开西州回去,那路程起码要长两倍,反正怎么算,都是亏。
虽说南方粮食的售价,也差不多在一百八十文上下浮动。
但是在商人眼中看来,费了那么大的劲儿,却没有大赚一笔,那就是亏啊。
可现在不亏也不行了。
众粮商只得推举了两个代表,派去与向氏协商。
向氏却拒绝,说他们得了大批便宜粮食,这会儿卖一百八,再过几日就准备卖一百五了,大家到时候再谈就是。
最后还是季宗林出面协调,双方最终才坐上了谈判桌。
谈判进行了三日,据说费了不少杯碟,最终向氏粮铺以一百六十文每斗的价格,收光了粮商们带来的粮食。
整整五十万两的粮食,在三日内,全部交割完毕。
粮商们敢怒不敢言,骂骂咧咧的走了。
走之前,各大粮商便达成了默契,等他们回去了,必定要让坑他们的人,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