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得汤伯出了县衙门,夏兆丰转头就去找了郑大人说办县学的事儿。
郑大人迷迷瞪瞪才起床,听夏兆丰这样那样一说,都没怎么听明白,便点头应了。
反正老夏没要他出钱,爱怎么开怎么开,开个国子监他都无所谓。
与此同时,赶着一堆牛回去的汤伯,赶牛技术一点儿不比赶羊技术差,一个老头儿带着一群牛,晃晃悠悠,轻轻松松就回了富丰庄。
路上虽吸引了不少路人围观,可汤伯却依旧低调,别人问啥只摇头就算是回答了。
到得富丰庄外,姚老八已经带着姚家众人,和祝半月等在门口了。
“呀,你个老头儿,怎么回来的这么慢?!我都怕你把牛赶丢了,人跑了!”姚老八边跑边说。
汤伯也不解释,只嗯嗯啊啊的胡乱应着,只问了句:“赶到后头?”
“不然赶去哪儿?”姚老八就不能好好说话,好好说话可能会毒发身亡。
不过汤伯也不在意这些,他随便嗯了一下,就赶着牛往庄子后头去了。
姚家大舅则喊上了祝半月和他带来的十来个人,“走大兄弟,咱们家这四百亩地,就靠你们这两天给咱们耕完了!”
“两天?!”半月兄弟,嘴张成了满月,“两天四百亩,不可能啊。”
“啊?”姚家兄弟也愣了,“咱们不是有那么多牛吗?”
半月大兄弟也是个幽默的,“对啊,这是牛,又不是菩萨,许个愿运气好就能给你实现了。这十来头牛,两天估计就够耕个四十来亩地,四百亩大哥你们是不是听错了?”
关键半月兄弟也不知道这富丰庄到底占地几许,在他们这儿,能有个十来亩地,那就算家境殷实的了,四百亩除非十里营那里,不然没有哪家庄户有那么多田的。
祝半月这话一说,搞得姚家两兄弟也直挠头,互相核实脑子里的信息,姚十五问弟弟,“咱们两家是要耕四百亩没错吧?”
“没错啊,姐夫就是这么说的姐夫说的还能有错?”姚十二只觉得这数字差距实在是大了点儿,姐夫不会犯这种错的吧?
夏兆丰: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姐夫压根不会种地。嘿嘿嘿嘿嘿~~~
还是姚老八的叫催促声,把两兄弟给喊醒了。
反正不管是四百亩还是四十亩,活不都得干?
最多一会儿再跟老爹姐夫核实下就行了!
于是二人也不再纠结到底耕四百亩还是四十亩,带着半月大兄弟和帮忙的人,就往后头去了。
此时富丰庄住宿楼内,姚蓉在女儿的指挥下,正在搞汤底,炸丸子和豆腐。这宝贝大疙瘩据说昨晚拉二胡拉出了灵感,准备明天再煮上一锅关东煮去卖。
这儿的食材也有限,不过是萝卜白菜绿豆粉,再是炸肉丸和酥肉,第一次做这玩意儿,夏安茹觉得这些食材也够了。要是卖不掉也不怕,因为这些他们家都爱吃。
豆腐是早上让丹姐儿从他们村那里做豆腐的人家买的。
据丹姐儿说,以前她是绝对不会去找村里人买东西的,不过现在因为马家那狗蛋子天天上他们家干活,他那帮小兄弟也会去帮忙,元娘偶尔也会给他们煮点茶汤吃,所以她们娘俩多少是跟村里有了点儿交集。
而且村里人也知道富丰庄的话事人,是县衙的师爷。毕竟丹姐儿每天早上都要扯着嗓子喊:“娘~~~我去夏师爷家啦~~~”
清晨半山腰上的这嗷唠一嗓子,能传十里地!
所以村里头也没人会再当面说娘俩的闲话,连带老马家欠的丹姐儿的口粮,她大伯都给送去了。
用丹姐儿的话说,就是马家村的人,现在看到她们娘俩都得绕道走。
虽然以前看到他们娘俩村里人也会绕道走,但是此绕道非彼绕道,总之娘俩现在在马家村不挨欺负,丹姐儿每天都元气满满。
“我感觉,还得加点儿虾米干,外婆放在堂屋的罐子里了,我去拿!”夏安茹说着话就要站起身去拿东西。
屁股抬到一半,就被丹姐儿按在了凳子上,“我去!”
说完,孩子蹬蹬蹬就跑了。
“鬼灵精!”姚蓉冲着丹姐儿的背影,笑着说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