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若是左侧七个甲,右侧九个甲呢?”
朱桢若有所思,紧接着问出了一个不是那么容易的问题。
“道理是一样的,如果左侧是七个甲,右侧是九个甲,那就全都减少七个。”
“这个等式就会变成两甲等于一个数字,只需要把这个数字除以2就可以了。”
“这种题,想计算出来,就是要变成某个数乘以甲等于一个数字,最后用后面的数字除以某个数,得出甲到底是几。”
“你回去之后,可以好好算算,只要把握住等式两侧要加都加,要减都减,要乘都乘,要除都除的原则,就可以了。”
这丝毫没有难度啊,无非是增加了一步除法而已。
“这样啊,我想了半天,最后一个数一个数的试,才试出来的。”
朱桢很是不好意思的说道。
“假设在算术中很重要,如果假设一个不够,那就需要假设两个。”
“比如这个鸡兔同笼的问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你可以假设鸡有甲个,兔有乙个。”
“那么鸡和兔都是一个头,因此甲加上乙等于三十五。”
“再来算腿,鸡两条腿、兔子四条腿,二乘以甲加上四乘以乙等于九十四。”
“这种有两个假设项的题,需要先消除一个项。”
“按照我刚才教你的方法,左右各减掉一个乙,就会变成甲等于三十五减乙。”
“再把这个等式代入到下面的等式,也就是二乘以三十五减乙加上四乘以乙等于九十四。”
“如此就变成,七十减去两个乙加上四个乙等于九十四。等式两侧都减去七十,就会变成减去两个乙加上四个乙等于二十四,也就是两个乙等于二十四,乙等于十二。”
“甲自然就是三十五减去十二等于二十三。”
“当然这是简单的题目,也就是鸡和兔都是一个脑袋,若是鸡有三个脑袋,兔子有两个脑袋,那么总体思路不变,无非就是多了乘除法,同乘或者同除,去掉一个假设项,得出甲等于某某乙的情况,再代入到下面的等式,最终计算出来。”
见朱桢对数学感兴趣,朱橚自然很高兴,开始给他讲起了二元一次方程。
“原来如此,等式两侧要加一起加,要减一起减,要乘一起乘,要除一起除,最终得出一个最简单的甲等于某数,或者甲等于某某乙的情况。”
“两个假设想比起一个假设想,多了一个要代入另外一个等式的步骤,不知我总结的对不对?”
朱桢点了点头,将自己的理解说了出来。
“你总结的很对,不过还可以再总结一下,那就是去掉中间的同时增加、减少的步骤,直接在等式的左右两侧操作。”
“比如人买物的问题,将七甲挪到左侧,就变成了减去七甲,左侧的减三挪到右侧变成了加三,如此就是一个简单的甲等于七。”
“这样形成了定式之后,就无须中间的步骤,这个道理若是大家都知道了,就无须特殊说明。你可以称之为定理,即确定的道理!”
不得不说,老六确实有天赋,朱橚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给他说出了定理的概念。
“我明白了,听五哥的讲解,比我自己琢磨两天还好使。”
朱桢有些兴奋的说道。
“还有一件事情,就是算术是严谨的,以前的书多以文言写作,不识字的人根本看不懂,你可以用白话的方式重新试着解释。”
“这样即便是不懂文言的人,也能看懂这种书。其实不光是算术说,其他的一些诸如兵法也是如此。”
朱橚笑着说道。
“好的四哥,我会好好的研究九章算术,然后将你说的方法应用其中,再用同通俗的白话编写出来。”
朱桢没想到自己五个居然想着用白话的方式来讲解,他当然知道这样做好处很多,连忙点头应了下来。
“这就对了,知识的传播应该是大家都能听懂,深入浅出,以前书写多用文言,除了文人追求文雅之外。主要还是那时候用竹简书写,若是过于啰嗦,费时费力。”
“现在情况不同了,不管是造纸,还是印刷都比以前方便很多,将前人的文言重新编写也是有必要的。”
不管朱桢能不能理解自己的苦心,朱橚还是说了出来。
“有教无类,若是按照五哥的说法,以后就算是不识字的普通人,听别人说,也能了解一些知识,这是一件好事。”
朱桢一脸崇拜的看着朱橚。
“说起这事,我想起了现在识字所用的切字法,还有些不方便,若是能用符号代替声音,那么蒙学的孩童只需要认识这些符号,即便是不认识的字,也能知道该如何读。”
听到朱桢这么说,让朱橚想起了后世的汉语拼音。
“这工作量应该很大吧,所有的字都要以符号标注读音,真的有必要么?”
朱桢明白了朱橚话里的意思,有些疑惑的问道。
“全部标注读音,当然不太可能,不过我们可以编纂一本字典,让孩童根据字来查读音,或者知道读音可以查字该如何写。”
“字典也可以保住字的意思,简单的介绍相关的词语,以及意思。”
朱橚将后世常见的字典说了出来。
那时候上学,人手一本汉语字典。
遇到不认识的字,便直接查字典。
若是自己能在大明编纂一本字典,那才是真正的功在千秋的好事。
“五哥,你要自己编纂字典么?”
一听朱橚的想法,朱桢一脸的震惊。
“怎么可能,我又不是神仙,一个人想要编纂这种字典,没有几十年没办法完成。”
“朝廷那么多读书人,自然要让他们出力,找个机会把这件事情跟父皇说一下,翰林院那么多读书人,不利用起来真的可惜了。”
自己干,开什么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