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宋先生说,我所说的经济学并非他所教,这话不假。”
“经济学十分广泛,不过我所说的经济学是十分狭隘的经济,说白了就是研究钱财流通的学问。”
朱橚放过了胡惟庸,开口说道。
“研究钱财流通?这钱财不就是你买我卖,从买家到卖家,这有什么学问?”
朱元璋眨了眨眼睛,心里有些失望,原本还以为儿子说的经济学是治国之学,没想到居然是商贾小道。
“当然有,先民以物易物,后来觉得过于麻烦,便出现了货币,最早的货币是贝壳。”
“后来贝壳多了,便以金银铜为货币,金最少、银次之、铜更次之,因此金最贵、铜最贱。”
“很多朝代,铜不够,便以铁铸钱,铁最多,价值不高,这才有了钞的出现。”
“现在我大明以宝钞为货币,敢问父皇,这宝钞本身可有价值?”
朱橚从货币起源开始,说到了现在大明的货币宝钞。
“宝钞自然没有价值,不过是一张纸而已,不过盖了官府的大印,才能当钱使用。”
朱元璋摇了摇头。
“父皇说的其实也对,也不对。”
“宝钞本身也不是没有价值,毕竟宝钞需要纸、需要印刷,不管是纸张、还是印刷都是有成本的。”
“只不过这些成本远远赶不上宝钞的面值,可百姓却用宝钞,一来是朝廷规定,二来这是百姓对朝廷的信任。”
“换句话说,朝廷和父皇是用自己的信誉,让百姓接受了宝钞。”
“不过随着朝廷所印宝钞越来越多,只怕现在宝钞已经不如一开始值钱了。”
朱橚解释了纸币能够成为货币的原因。
“这,的确如此,米价已经有所上涨。”
从进来一直没有说话的汪广洋,开口说道。
“这又是为何?”
太子朱标微微一愣,开口问道。
“回太子,方才臣弟说了,宝钞印的太多了。”
“印钞朝廷应该是有准备金的,比如朝廷国库有一千万两,便只能印一千万两的宝钞。”
“若是朝廷印了两千万两,相当于凭空让市面上多了一千万两,东西还是那么多,钱多了,物价自然要涨。”
“打个比方,整个大明所有货物价值万万两,朝廷印了万万两的宝钞,那一贯宝钞,就可以买到价值一贯的东西。”
“若是朝廷印了两万万两宝钞,那需要两贯宝钞才能买价值一贯的东西。”
“眼下朝廷不但多印宝钞,收税之时只能交一半的宝钞,另外一半以实物充抵。”
“市面上宝钞越来越多,物价也越来越高。”
“朝廷却规定哄抬物价乃是死罪,如此便是朝廷强取豪夺百姓的东西。”
“朝廷没有了信誉,这宝钞便是废纸一张。”
“父皇发行宝钞,原本是为了方便百姓,最后却成了苛政。”
朱橚将前世大明宝钞最终被废止的原因说了出来。
“吴王危言耸听,不过是多印了一些宝钞,岂能是苛政?!”
胡惟庸一听这话,立刻反驳道。
要知道朱元璋这些年南征北战需要钱财,没有钱财怎么办,那就印宝钞,用宝钞从百姓那里买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