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
沈家
沈砚山看向急匆匆赶回来的儿子,紧张问道。
“咋样?有消息了么?”
沈厚摇摇头。
“没有!那群绿衣裳根本油盐不进,根本不让我进去。”
沈砚山的婆娘听了就说:“老沈,你可别为了一个姓周的,把自己儿子给搭上,咱们家现在这种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好不容易才保住了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搬到这个破地方来了,你还让……”
“妇人之见!你懂个啥!”沈砚山冲着这个婆娘吼。
快五十多的女人了,却被自己丈夫这么吼,当即就红了眼眶。
沈厚看向她说道:“娘,当年要不是周承志,我也不会好好的站在你们跟前,承志给我的这条命,我一辈子都还不清,现在周叔跟周婶有难,我们老沈家要是坐视不理,还是人吗?”
沈郑氏咬着下唇,委屈道:“这么多年,你不是一直当儿子一样的尽孝么?事情都已经过了七八年了,这八年来,咱们老沈家给他们周家的好处难道少了?
还有你!你冲我吼啥吼?你还以为如今的沈家跟以前一样,跺跺脚,整个甘省都抖三抖呢?我为了我儿子,为了我丈夫,我说两句咋地了?”
“愚昧!你愚昧!”沈砚山气得发抖。
沈厚劝了老娘又要劝老爹。
好不容易两口子都平静下来,沈厚立刻给他们倒了热茶。
这是沈家以前避人耳目买的房子,当然,对外说是租的。
沈家祖上是商人。
都说狡兔三窟。
沈家祖上又是奸商又是狡兔,自然早早就做好了准备。
事实证明,他们这样的准备是有必要的。
从最动荡的那几年,他们逃过了一劫,损失的只是最大的那栋楼。
66年的时候,活动一开始,沈砚山就带着妻儿住到了这里。
——一间很普通的红砖房,平房,老破小就是指这种。
至于那些东西,他们早早的找了地方藏好。
除非那群绿衣裳掘地三尺找到那些东西,否则对外,他们沈家就是苦哈哈的贫民。
“现在最重要的是……”
沈厚的话被一阵敲门声打断。
这个时候的敲门声,惊得老沈家的人心惊肉跳。
沈厚最先反应过来,让沈家老两口稍安勿躁。
“谁?”
“不好意思,老乡,我侄子头上生了疮,想找你们讨点米,做点粑粑。”杜梨在院门外喊道。
这是一个很土的方子,家里有小孩子生了面疮的话,会让家里的长辈——最好是祖母或者祖父去讨百家米。
然后做成大米粑粑,到时候让别人来抢,就能够消灾去病。
也有一种说法,把百家米做成粑粑之后,送给同村的小孩子,这样积福积德,自家的娃儿也能好起来。
不过杜梨来到这里,可不是真的讨大米的。
而是受了唐旺财的托付,来给老沈家带话来的。
“快!快请进!”沈砚山一听见这熟悉的话,立刻让沈厚把人放进来。
把自己的脸擦得蜡黄,头上戴着头巾的杜梨看见院门后的年轻小伙子,问道:“要大米吗?”
这就是唐旺财跟老沈家约定好的口号。
杜梨:玩得好挺花~
“有几斤?”沈厚激动问道。
“两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