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娘可是认识了几十年了,感情不好那还了得?”周婶子笑道。
把择好的菜放一边,接过杜梨递过来的水。
吨吨吨!
“甜的呀!”周婶子只觉得满心的舒坦。
杜梨说:“放了点白糖。”
周婶子就感慨:“这好东西还用来招待我做啥?”
宋乔氏说:“左右都是用来吃的,不用来招待你,用来招待别人我都嫌浪费!”
又问:“你家韶春喜糖买好了没?”
周婶子一脸发愁:“上次孩子去县城扯结婚证的时候就买了,但是我觉得太少了,凭结婚证跟介绍信才只能买两块钱,一分钱就两粒,两块钱也没多少!你是晓得的,我娘家那几个侄子肯定要过来,他们的孩子可不少。还有咱们大队的,只怕不够分呀!”
杜梨看向宋乔氏,对她挑眉。
宋乔氏:……
没接收到杜梨传递的信息。
不懂,啥意思呀?
杜梨只能说:“上次泯川不是托朋友在供销社买了不少糖回来?想着房子起好之后‘圆垛’用的?娘,咱们分点给婶子?”
(圆垛:音译。就是房子上大梁。上大梁的时候,从屋顶上撒糖或者饼下来,让大家都来抢,抢的人多,就表示屋主人缘好。越热闹,越喜庆,屋主日子也会越好——作者君家乡的风俗哈,写到这里一乐。)
宋乔氏恍然大悟:“哦!这个呀!对对对!我家泯川托他镇子上的朋友攒了不少,不晓得花了多少钱,你要不要换点?”
周婶子立刻道:“行啊!给我换点,就换……三块钱的吧!有不?”
“嚯!你这是大手笔呀!”宋乔氏笑道!
供销社的硬糖,小小的一块,五厘一粒,就是一分钱买两粒,两块钱能买四百粒糖。
别看数量多,但是这年头的糖真的很小呀!指甲盖大小,双手一捧估计都有两百来粒。
后世散糖是用抓的,这年头散糖是用数的,不熟悉的小孩子给一两颗。
熟悉的给四五颗。
亲戚家的孩子那就多给点。
但是就好像周婶子说的,人太多,不够分。
周婶子说:“办喜事嘛,总不能太小气。”
“那行吧,一分钱一粒!”宋乔氏直接道。
供销社买糖都要票,她赚个五厘一粒咋地了?
亲兄弟都要明算账呢!
“成!就给我换三块钱的,你先数好,我去家里拿钱过来!”周婶子端起菜篮子回去了。
一点都没有嫌弃一分钱一颗的糖贵。
等她再拿着布兜子跟钱过来,看见杜梨拿出来的糖,整个傻眼了。
“这不是供销社卖的糖吧,哎呦喂,你韶春妹子买的是古巴糖,这,这不是水果硬糖吗?这可是稀罕物!一分钱一粒你们也太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