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桌椅送到扫盲班去,杜梨才松了一口气。
“两位同志,辛苦了,为了对你们表示谢意,我诚心邀请你们去我家吃饭!”杜梨抹了一把头上的汗,笑着对叶蓝蓝两人道。
“不用不用了,我们也没做什么。”李带弟连连摆手。
“去吧!我还有话要跟你们说呢!再墨迹下去,天都黑了!哪里只让你们做事,不给你们吃饭的道理?走吧!”
杜梨这一回还真的就强人所难了。
不顾叶蓝蓝跟李带弟的拒绝,硬是带着她们回到了老宋家。
宋乔氏自然让楚霞多煮点吃的。
一蒸笼的馒头十几个呢,一大碗加了辣子炒的白菜,还有一碗酱黄豆。
好吃得让两个女知青的眼泪花都出来了。
在1966年,下乡知青还不算全面普及,在后人的记忆中,1968年的时候,这一场活动才算是开始。
而叶蓝蓝跟李带弟都已经下乡两年了,这说明什么?
说明她们在家里不受宠!甚至是让家人嫌弃的存在。
再加上1960年开始的大饥荒,城里人都没有饭吃,还不如来乡下。
家里少了一张嘴,运气好一点,还能让她们寄东西回去养家!
据杜梨所知,这两个女知青也的确苦哈哈了好几年的,那衣服都小了都没办法换新的。
知青的工分又不多,还要寄东西回城里……
啧!
杜梨暗暗摇头。
宋乔氏看见这两个女知青一边小心翼翼吃东西,一边冒泪花的样子也看不过眼了。
“老二家的,再去磕几个鸡蛋。”
“诶!”楚霞如今越来越听话,宋乔氏说啥她就去做,反正她也算是看清楚了,听话的人才有饭吃,还不会挨骂。
楚霞的手脚利索,很快就端了一碟子的炒鸡蛋过来。
“来,多吃点哈,当大娘家是自己家就行。”宋乔氏端起碟子就给两个女知青分鸡蛋,可把两个人吓得不行。
“不用了,大娘,我们已经吃得够多了。”
宋乔氏:“多吃点,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你瞅瞅你们瘦得,跟高粱杆似的。”
杜梨就道:“吃吧,吃完之后跟我说说你们演讲的词想得怎么样了。”
宋乔氏把剩下的鸡蛋给三个小的分了,就连宋青平都没有。
这外出归来的孩子,前三天是宝,过了三天就是草,咋看咋不顺眼的。
宋青平也没有在乎自己亲娘这种差别对待,反而对杜梨的话有了兴趣。
“大嫂,什么演讲?我能去听听不?”
“能!咱们全家都去,二弟,你去不?”杜梨看向宋为民问道。
宋家甩手掌柜二老爷被点名,抬头看向自己的大嫂,嗯了一声。
杜梨不在乎他的态度,说道:“那行!咱们家都去,孩子们也去,都长长见识。”
两个女知青听见杜梨这么说,这才安心的吃东西。
吃饱之后,两个人就对杜梨说了今天晚上她们想说的话。
杜梨一边听,一边赞赏的点头。
随后问道:“你们两个谁会唱歌不?”
叶蓝蓝立刻就指着李带弟。
“她会唱,她唱的《送别》可好听了!”
杜梨一脸惊喜:“真的呀!李带弟同志,你等会愿意在扫盲班唱一下么?”
农村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要说消遣,除了晚上夫妻间的那事,就是在上工的时候聊八卦,说闲话。
杜梨之所以想让两个知青去扫盲班跟那群婆娘说说城里的事情,就是想让她们长长见识。
人一旦了解到新鲜的世界,就会产生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