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剑,郡尉不陌生吧?
郡尉浑身抖似筛糠。
“父王任命我为南岭郡守,但我年仅十七,还未加冠受礼,到底有诸多不懂的地方,很希望有几个忠心助我的手下。”
“属下,属下愿为公子肝脑涂地,一心辅佐,不存二心。”
郡尉重重磕了个头。
公子高收起太阿剑。
“我跋山涉水来到南岭剿叛,结果一夜就搞定了,这若是上报上去,不知道父王会怎么想。他是会想我这儿子太能干,还是会想南岭的官员有问题?”
郡尉心领神会,忙道:“属下,属下送往咸阳的奏疏,定会好好写,让公子过目,再送去。”
为了表忠心,郡尉又加了一句。
“咸阳如今有公子扶苏,赵高和李斯丞相辅政,公子待在南岭韬光养晦,是一绝佳机会!属下一定会竭尽全力,为公子做事。”
公子高笑了。
“郡尉看法独特,日后有郡尉帮我,这南岭郡自然不在话下。”
郡尉讪讪一笑,额头布满冷汗。
“明日,我要去各县巡视,希望回来的时候,郡尉已经写好了奏疏。”
“诺。”
……
第二天一大早,公子高就带着队伍出行了。
农田间,有百姓用犁耕地成沟,身后跟着一人,随沟撒种子。
这也是他第一次,近距离观看千年前的秦朝百姓是如何生活的。
虽然知道农具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很早,利用也很广泛。
但亲眼所见,还是让他大为震撼。
“把工具拿过来。”
公子高蹲在田垄上,看着手里的犁,这是最原始的犁,制作极为简单,一块木板,一根木柱,以榫卯结构镶嵌,木板接地面地方,中间被锯出一块长条空间,大概是从筷子来的灵感,这样犁地,可以节省时间。
虽然不是后面改良版的犁,但这个时代,种田已经用上农具,这让他既惊讶又自豪。
华夏古人的智慧,果然是无穷无尽的。
“这种子一年每亩产多少斗粟?”
“回公子,一亩270斗粟,虽然比不得咸阳的亩产350斗,但南岭地偏,多雨,已经很不错了。”
“是啊,百姓够吃,也够上交粮税。”
巡视了农田,又到了县里。
百姓都在家门口吃饭,无一例外,都在吃饭,营造出一副,耕者有其田,百姓有吃饭吃的错觉。
这让公子高顿时起了疑。
南岭,可是极为贫弱之地。
21世纪,面子工程可是全人类无师自通的本领。
若是这些古人再发展发展,恐怕就是百姓站两排,夹道欢迎他了。
虚假的情况,看了也白看。
“回吧。”
公子高一声令下,随行官员大松了一口气。
回去的路上,遇到驿站,公子高巡查了驿站的账目,然后叫来了子玉。
“把你的衣服脱下来。”
子玉惊,却没有问何故,听话地脱了衣服。
……
马车滚滚赶回南岭郡。
一身内侍奴装的公子高,朝着反方向走去。
想要看清本质,就得撕破别人蒙住你眼睛的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