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栀捏着硬纸片车票,站在长排木椅前等着汽车。
她心里想着柱子的事,有些头重脚轻,直到汽车的鸣笛声传来,放眼望去,一辆暗红色的客车由远及近。
车来了!
姜栀精神一振,赶忙站到最前面排队,她身后坐着的乘客们也都涌动起来,排起了一条长长的队伍,做好了上车的准备。
车站工作人员拿着播音喇叭:“按车票号码排队,依次上车!”
姜栀看看自己的票号:22。
她上了车,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人实在太多了,都朝着车门挤,乱作一团,直到车上的一个女售票员探头出去,亮着嗓子喊:“人满座了,你们等下一班车吧!”
车外响起一片哀嚎声。
片刻后,车子开动了。
汽车一共就三十个座位,后面上车的人都站在过道上,你踩我,我撞你,人群中时不时就传出几声不耐烦的牢骚。
从大名镇去沁县,足足坐了两个小时的汽车。
姜栀下车时,脸色煞白,胸腔里翻涌着恶心感。
现在的道路还没修平整,一路上像坐过山车似的晃晃悠悠,人多,呼吸也极不顺畅。
她休息了片刻,就出了汽车站。
沁县显然要比大名镇繁华许多,车站门口停靠着两三辆出租车。
这年头的出租车大多属于租车公司,一共才十几辆,而且老百姓消费不起,打车的主要对象是出差办公的群体。
姜栀对沁县不熟,而且心里着急,哪还顾得省钱?
她上了车,说道:“同志,去沁县人民医院。”
司机师傅操着一口带地方口音的普通话:“到沁县人民医院去得5块钱。”
姜栀微惊,她从大名镇到沁县也才5块的车票,不过这年头出租车本来就属于“奢侈品”,且没有计价器这种东西,她也就不想那么多了,应了声,车子就驶了出去。
路上,司机搭着话。
“小同志去医院看人?”
“医院那可是吃人的地方,看病花费高着哩!”
“小同志去看人可得拿点东西,要不先把你放供销社?”
“……”
姜栀兴致不高,司机也不在意。
沁县人民医院。
姜栀付钱下车,一气呵成。
县城医院的环境设施要好得多,她快步进了医院,走到登记台询问。
“护士同志,能不能帮我查查今儿凌晨从大名镇转到咱院的烫伤病人,一个四岁孩子,他家长叫张顺和王玉敏,麻烦告诉我他们在哪,有没有做手术。”
姜栀喘着粗气,颤抖的指尖泄露了内心的焦灼。
护士头都不抬地问:“你是病人什么人?”
姜栀微怔,说道:“我是王玉敏表妹。”
她想说她是孩子的妈妈,但这样一来又要解释很多,她没时间。
护士了然,说道:“你是接到电报过来送钱的吧?尽快把治疗费用交上,孩子这么耽搁也不是个办法,大面积烫伤都需要消毒清理,不然引发别的症状,这个责任谁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