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瞧着约莫二十四五岁,一头披肩短发,穿着鹅黄色的袄子,半身裙和白靴子,模样秀丽,脸上还涂着淡淡的妆容,靓丽到让人眼前一亮。
姜栀微讶,她还是头一回在八十年代看到这么会打扮的人。
张茵的穿着打扮十分洋气时髦,坐在这里,有不少来看电影的青年频频回首,都被她所吸引,相信如果不是施莲舟瞧着不好惹,早有人上来交朋友了。
姜栀不着痕迹扫过施莲舟,心头略微了然,笑着道:“你好,姜栀。”
她顿了顿,又想起原主的名字,接了句:“你也可以叫我栀子。”
张茵笑着颔首应了,举手投足都很有气质。
这时,放映机有了动静,电影开始了。
姜栀收敛心神,认真观看这场电影。
《战乱》这部电影,和安天赐说的一样,讲的是军阀割据混战,电影开头,用动画的方式交代了整部片的背景,之后又分为第一幕,第二幕,逐步展现情节。
以她的眼光来看,拍摄效果是极好的。
比如第二幕,督军审判一场叔嫂私奔的案子。
这时候可没后世那么严谨,拍的戏很有尺度,这个叫高一琴的女演员演技不差,媚态横生,拍的戏只半露,表达的效果却恰到好处。
可惜剧情太分散,不够连贯,看不到弧线最完整的人物,也没有抓住能抗戏的特写,枪林弹雨里,主角的身影小的和蚂蚁似的,轰炸场面倒是宏大,就是没啥细节。
姜栀看着,不由摇了摇头。
她也知道,对于八十年代来说,这部电影算是很卖座的片子了。
“你觉得拍得不好?”
施莲舟冷感的嗓音响起,吓了姜栀一跳。
她轻咳一声,想着对方心眼儿小,客气道:“挺不错的电影,一定会大卖。”
施莲舟没被她哄住,狭长的丹凤眼瞥向她,眯了眯眼,笑意未达眼底。
姜栀嘴角一抽,很狗腿的改变了口风:“那个,我觉得这电影挺好的,就是没抓住人物特写,有时候一个眼神能扛起一部片子。还有就是铺垫太多,没把人的情绪带到片子里。”
“比方说故事‘炸三门’,在叙事方面可以更加干练,在结尾的地方最好是能和剧情人物进行情感呼应,既可以彰显时代现实本身的呼应,也可以更抒发生人物情感。”
“……”
姜栀说着说着就忘了旁边坐的是施莲舟,完全抒发了自己的观后感。
当然,她的角度是从一个现代人的角度出发的,要求自然就高一些,对当代人而言,这部《战乱》绝对算得上是极好的片子了。
施莲舟起初也只是随便听听,可到后面,眼神不由认真了。
他发现对方所说的细节果然存在问题,如果能够改进,片子的质量就会更好,她所提到的一些拍摄方式他也是闻所未闻,但代入进去又觉得十分合理先进。
这么想着,施莲舟看向姜栀的眼神就不同了些,并非一个男人看一个女人的眼神,而是探究、深思、疑惑,他可不觉得有这种超前目光的人会是个普通村妇。
察觉到施莲舟的目光,姜栀顿时住了嘴,心头也咯噔一声。
她讪笑着摆了摆手:“那什么,其实都是瞎说的,这片子肯定卖座。”
这时,张茵语气带了一丝酸意道:“姜同志倒是个有主意的人,若不是结婚了要在家带孩子,倒是能到电影制片厂工作。”
她刚刚目睹了两人的“相谈甚欢”,心里很不舒服,但想到对方是个已经结婚的村妇,又觉得自己的嫉妒和酸涩很可笑。
姜栀挑眉看了她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