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枢坐在圈椅中,从侍女手上接过喷香的湿布擦了擦手,微笑不语。
宗雅率先反应过来,操着非常生硬的汉话道:
“大师技艺非凡,这是让我们坚持努力,终于一天能有如此手段?”
赵枢笑而不语,目光又转向一人。
那人赶紧用辽语答道:
“有大师切的葱点缀,这肉馒头的滋味远胜他物,这暗合大巧不工之道。”
紧接着,后面又有人说这是大宋重视各行各业的体现,也有人说是大宋繁华富庶,连做个馒头都能有各种各样的花样。
赵枢听着众人所说和翻译转述,一直都在不断的点头,虽然似乎没有听到让自己满意的答案,可每一个回答的人都得到了赵枢的鼓励,对大宋的风度又有了崭新的认识。
众人纷纷说完,赵枢这才挥手叫人上菜。
各种各样精美的菜肴摆了一桌,赵枢尝了一口,让众人也开动。
可女真众人还是不敢动弹。
乌达补虚心地道:
“叔父以为,到底谁说的才对?”
赵枢夹起一片炒肉,微笑道:
“其实,大家说的都对。”
“啊?”
“要说我大宋的精神体现在哪,就是推崇思考和广开言路。
在我大宋,每个人都能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你有一个馒头,我有一碗米饭,我们交换,终究也只能吃一样东西。
可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就有了两种不一样的思想。
我大宋的文明和进步,来自于所有人的思维和意识的交互提高,建立在我国人民独有的独立思考上,更建立在我们独有的文明和路线上。
大金国想要学到我们的精髓,首先要学到我们的文化和内涵,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彻底摆脱人们的固有印象。”
在一片惊愕之中,赵枢高举手上的酒杯,微笑道:
“这一切,可以归根于一个名词,叫做‘劣根性’。
只有摆脱这个,大金国才能与大宋一样无限繁华。
让我们为美好的未来高举酒杯,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