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露出一个恰到好处的笑容,不发一言——作为中车府令,这种国本大事他根本没有参与的资格,也就不存在站队一说,崇古非古都没他的事。
当然,背地里他当然没少在自己的皇帝主子面前表忠心,支持郡县,鄙弃分封。
此时,李斯和淳于越可以回忆当初,他就只能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容,当个纯粹的旁听者。
李斯话音落下,嬴政的目光投向淳于越:
“淳于博士,时至今日,你可有改观?”
淳于越站起身,正式行礼回应道,“回禀陛下,臣依旧坚持应当恢复旧制,分封皇子以固天下四方。”
“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辅枝。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淳于越一点不管嬴政的想法和心情,也不管场合,直接开始劝谏了。
嬴政并不动怒,目光平静的移向李斯:
“李相,对淳于博士的话,你这个非古派有何看法?”
皇帝点将了,李斯立刻起身,权当这里就是朝堂,开始反驳淳于越:
“淳于博士的观点未免有失其实。”
“殷周之王千余岁不假,但这千余岁间,周王名存而实亡,所谓子弟功臣,各自征伐,视周王若无睹,焉有辅枝一说?”
“莫忘孟子有言,春秋无义战!”
“至于博士话中的田常、六卿之臣,未免有些杞人忧天。”
简单反驳了淳于越所说的分封的好处后,李斯继续发功,开始展现真正的水平:
“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
“今陛下创大业…………
…………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这段是史记原文)
李斯这一段话,反驳淳于越的崇古之论的同时还批评了诸子百家和黔首百姓,基本上所有人他都喷了。
被喷的点就一个,诸子百家和黔首百姓不够忠诚,他们不是在不忠,就是走在不忠的道路上——话题涉及的范围已经完全超越了崇古还是崇今,分封还是郡县这个议题了。
简而言之还是老主题——天无二日,我的心中只有一个太阳。
而听了李斯这番高谈阔论的淳于越等人,则暗自猜疑了起来。
李斯的能力水平不消说,就算是荀子也得承认自己这个已经不被承认的学生学问上是真的没毛病。
但就算是李斯,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一点时间里就组织好语言,给他这顿喷啊!
这家伙难不成早就做好了准备?
这倒是可以接受,毕竟皇帝大概率早就做好了今天对小圣贤庄发难,刚才的一切都是策划好的,李斯提前跟皇帝通过气儿做好准备也正常。
但所有儒家的人,包括淳于越还是在心中骂起了李斯。
即使是完全不了解情况的淳于越,也能听出来李斯摆明是要做嬴政攻讦诸子百家的排头兵,而第一个要针对的就是尊崇周礼的儒家!
至于荀夫子他们就更不用说了。
他们知道焚书令的事,也知道李斯知道焚书令。
现在看到李斯连这种离谱的命令都愿意给嬴政打头阵,恨不得给李斯全族当场销户!
但是不管他们有多愤怒,也改变不了事态的发展。
嬴政来之前没有特意和李斯通气,以他的格调干不来这么鸡贼的事,但李斯足够聪明,他第一时间把握住了嬴政意思,也完美的达成了嬴政想要的效果。
不等淳于越亦或其他人回应,嬴政先开口抢过了话头:
“这些话,朕之前好像看过。”
李斯朝嬴政躬身一礼回道,“回陛下,前段时间臣上过一道奏疏,上述的话正是原文内容。”
接着不用嬴政多问,李斯自己继续往下说道,“在那道奏疏中,臣也提出了防范此种局面的办法——当然,不是淳于博士所推崇恢复旧制。”
“一言以蔽之,上述之乱象皆为于国无益有害之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