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们,你们好这位就是我的女儿,她是从米国电影学院毕业。”
“很好,就是你了。”曹鹏云看着面前这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妹,连任何问题都没问,便直接同意了下来。
范妮温迪呆愣了一下。
刚才在一路上,她还在想着该说点什么才能打动这位亚裔的投资人来着。
可没想到对方看了自己一眼就同意下来了。
范妮温迪好奇问道:“先生,难道你不问我点什么吗?”
曹鹏云笑了:“你想问我什么?”
“比如,我的工作经历。”
“哦,那你的工作经历?”
“……”这让范妮温迪感觉更不好回答了,这简直就像自己在问自己那样尴尬。
可既然自己开口了,她也把这几年她在各个剧组打杂的事说了出来,当然末了她保证道:“不过先生你放心,我虽说没单独做过导演,可是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把这个工作做好。”
“很好,我相信你,那合作愉快?”
其实。
曹鹏云要找个本地人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在米国这边拍电影与港区,大夏都不同。
大夏这个时代,实行的还是导演制。
就是一切都是导演说的算,资方爸爸当然也是有点小权力的,可对于电影拍摄这点一般都是由导演做主。
资方最多在选女演员上,表达一下自己的意见,这点在煤老板年代更为突出,不过对于煤老板眼光和质量还是挺有保证的。
后来这个制度被资本玩坏了,变成了电影所有都由资方插手,甚至剧本和拍摄,这就造成了后世无数烂片的产生,当然这其中还有些别的很多原因在里面……
而米国这边是制片人制。
制片方统筹全局提出大致方针与预算,而导演则像是一个这条流水线上的拉长,调动所有人的工作,负责生产。
这点与早期好莱坞的电影的发展有关。
经过多年的发展,米国这边逐渐发现电影高品质靠的不仅仅是一个好演员或一个好导演,还需要从剧本、表演、拍摄、到后期特效、配乐等等全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就让他们把电影细分成了一个个的岗位。
接着各个专业人员的配合与协助,形成一个庞大的工厂,像流水线那样的工作。
而流水线般工业化创作的好处,是专业的细分能够确保影片质量,但坏处是,诸多工种的从业人员各自掌握自己的专业,他们虽然人数众多,但力量却相对分散,而所有工种的从业人员却有一个共同的相对方,那就是拥有大量资本和资源的制片方。
因此,如果从业人员们只是各自单兵行动,力量非常有限,很难与制片方达成双方利益平衡的合同。
实际上,在工会制度形成之前的大片场时代,制片方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毕竟是资方爸爸,打工的无论是谁遇到都要跪。
因此,在片方与演员、导演、编剧等工作人员所签订的合同中,不仅签约经常是一签好多年,而且每天工作时长、工作时间也没有限制,全部由制片方说了算,从业人员在合同条款的制定和签署上并没有话语权,这点可以参考小日子国的影视圈。
长此以往,剧院的工作人员、演员们都无法忍受制片厂的垄断,开始集体罢工,他们集合起来,以“集体谈判”代表的身份向制片厂发出反抗的声音,工会恰恰就是在此过程中应运而生,工会透过集体谈判的力量一步步为自己的工会成员争取更好的待遇。
这点米国的工会还是不错的,最少还是帮助工人,以及实实在在为工人提着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