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于东这段时间也确实是火,生化危机先不说,改编自寡妇之死的电影软刀引起的反响不为原著带来不少名气。
按理说,现在说什么都为时尚早,这部小说才发表一半,一切还要等到全文发表完才能作定论。
但是批评家们已经等不及要动手了。
八十年代中期,国内开始兴起寻根文学,一批批乡土作品崛起。
跟寻根文学密切相关的就是拉美起来的魔幻现实主义,现在人们一提到寻根文学,就会想到魔幻现实主义。
向西也不例外,才出来一半就被打上了寻根和魔幻现实主义两个标签。
一部分人觉得向西不过是寻根浪潮中,一部不太魔幻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实实在在的平庸之作。
但另一部分人又认为,向西恰恰走出了一条中国的魔幻现实主义道路,现代的作家们可以学习拉美的成功,却不应该死盯着魔幻两个字,应该充分表现国内文学的特色。
还有一部分人将向西跟魔幻现实主义区分开,认为这部小说就是套了点魔幻色彩的全景式现实主义小说,甚至可以归为新历史主义小说。
批评家们起了争执,大家各持己见,谁都说服不了谁。
本来这事没什么大影响,批评家们相互争论,都没说什么太过火的话。
这些年的批评家还算克制,胆子都不大,撸起袖子干的比以前少多了。
但是这时候忽然出现了一个导火索,直接把炸弹给引爆了。
余桦因为看到有人批评于东,觉得十分不爽,在文艺报的文艺作品创作交流栏目发表了一番“暴论”,矛头直指批评家。
“我觉得作家和批评家是有很大区别的,批评家在应对经典作家时,仍然想法设法找到他们作品中的破绽事实是任何一部伟大的小说都是有缺陷的,因此批评家总是理直气壮。有些批评家总喜欢教小说家写小说,就像是太监总喜欢教别人。于东的向西在我看来,即便只有这半部,也称得上是经典之作,但即便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这番“暴论”一出,之前骂于东的一下子坐不住了。
干吧,撸起袖子干吧!干死这个余桦,之前先锋文学大行其道的时候没把你骂死,这次可饶不了你。
他们现在不但骂余桦,还将于东骂得更狠,之前还算克制,现在基本上是刀刀见血。
最牛逼的是,有一个叫方言吾的批评家对向西进行分段批评。
其中有一处批评让于东印象颇深。
“整个第十一章,两千五百七十多字,却分为了六十五段,每段不足四十字,此行文风格大大受到外语作品荼毒,失了我中国语言之美”
批评家们骂人,一堆圈外人又来架秧子,事情就热闹起来了。
于东啥话也没说,但是事情因他而起,他就成了事件的中心点。
余桦的说法有些太过直接,很容易得罪人,而且也激进了一些。于东作为一个“专业”人士,对文学批判的看法跟余桦肯定不完全一致,但是对现在的一些批评家的看法却大概相同。
现在很多批评家,只记住了批,却忘记了评。批评家本不应该去教小说家写小说才对,而是要将作品里面的东西以专业的角度批判性地呈现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