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人:“若是卖得出去,我们就不必愁了。连在城中摆了好几日摊,也没卖出去多少,下一步还不知道要去哪里。”
热心肠的人快言快语:“货卖不完你们去蓬定县啊。”
这话一出,掌柜连忙使眼色,叫那热心肠的人不要再说了。
倒是客人,听到这话颇为惊奇,压低声音问:“邑涞郡中最大的邑涞城货物都卖不出去,怎么去底下的县城货物反而能卖出去?”
热心肠的人嘿嘿一笑,压低声音:“你们可知这邑涞郡中,来了个郡王老爷?”
客人:“有所耳闻。”
热心肠的人:“那你们猜猜,这位郡王老爷住在哪里?”
客人听到这里恍然大悟,朝那热心肠的人拱了拱手:“多谢兄台教我们,我们这就分一部分能带走货物去蓬定县中碰碰运气。掌柜,这位客人的餐费挂我们账上。”
热心肠的人还礼:“不必如此客气。”
两人推却一番,客人怎么也要请那人吃饭。
那热心肠的人压低了声音,再次说道:“我建议你们既然要把货物带过去了,不妨把所有货物一起带过去,去了之后也不要再回来邑涞城,而是直接从他们那边走。”
客人:“我们的货物那么多,除了郡王老爷之外,其他人恐怕吃用不起。”
热心肠的人:“你们这都是想差了,反正若信得过兄弟,不妨去试一试。”
热心肠的人说了这么多,也不敢在店里停留,吃完抹了抹嘴,很快就走了。
掌柜缩缩脖子,继续在柜台后面。
客人再问,掌柜却不敢回答了,摆摆手表示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客人见状心里有数,当天下午让底下的商队收拾东西,退了房又带上干粮,直接往蓬定县那边走。
邑涞城离蓬定县并不远,两边临着。
不过只靠双脚走,要走的路还挺远,商队走到彭定县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商队大部分人都来过这个小县城,对这个小县城也有一定的印象,然而今天再看到这个小县城的时候,所有人都惊呆了。
才一两年没来,这个小县城的模样变了许多,沿街的店面整齐了不说,连底下的青石板都干净了不少。
商队的人迟疑着找记忆中最大的客舍投宿。
客舍倒和以前没太大的变化,只是干净整洁了不少,客舍外面还配着大水缸,听掌柜说是用来救火的。
蓬定县的老爷们统一要求,每家客舍都要放。
商队的人发现,除了店里面的陈设有所变化,掌柜态度也有所变化。
这家客舍这次从上到下都热情有礼,住店吃饭的价钱也便宜。
丝毫不像之前遇到的客舍,能宰一笔是一笔,全靠他们在路上积攒的经验,才能避开大大小小的坑。
商队的人跟掌柜聊天,好奇地问:“这里变化怎么那么大?若不是路还是那条路,我们险些都不认识了。”
掌柜骄傲道:“这多亏了我们郡王老爷。”
“我一路上来,听说了不少郡王老爷的事迹,我们若想拜谒郡王府,可需要做些什么?还是直接去就行。”
掌柜:“你们好端端的,去郡王府做甚?”
“这不是带了许多货物过来,想去郡王府瞧瞧,看老爷们对我们的货物是否有兴趣。”
掌柜:“你若想卖货,去郡王府便去错了,现在郡王府只留一些侍卫老爷在里面,郡王老爷已经出去了。”
“还请掌柜帮忙指条明路。”
商队的人说着摸出银子要递给掌柜。
掌柜连忙推拒:“我们这是正儿八经的特色,不能乱收费,你若想知道郡王老爷的消息,这也不难,明日出城后,你们便沿着河往上走,郡王老爷正带着人疏通河沟。”
商队的人没太听明白,面面相觑。
掌柜看他们这样,乐了:“总之你们按我说的,明日出城之后沿河往上走就是了,走着走着你们会看到一堆人和一堆商队。”
商队的人道谢。
他们也没有别的办法,第二天天还没亮,起来拜别掌柜,拉着马匹,驮着货物,果然沿河流往上走。
他们一直走到中午,很快听到了前面人声鼎沸,等走近一看,发现在荒郊野外有无数人正在往来。
这些人当中,有兵卒,有商人,有百姓,还有差老爷。
商队的人第一次见到这种情况,已经不知道作何反应,走近了去问一下才知道,这里正在淘河。
将士们这么多人,每日要吃用的东西不计其数,所以很多人过来这边做生意,也有附近的百姓主动过来帮忙。
商队的人茫然地跟着人往前走。
很快,他们被带到一个看起来像是管事人的面前。
管事看他们一眼,也没多问,只让他们把携带的货物拿出来看看都有什么货。
商队的主人陈一尘意识到对方这是要买他们货物,忙让手底下的人把货物搬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