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点小伎俩王笑不放在眼里,就当是科尔沁留了一个人质在京城。
于是,姑侄二人一个在东府、一个在西府,相比而言孟古青更自由些,王笑没派人禁止她出入,只是出门都有人看着,至于衣食用度,他更不至于苛待她们。
嗯,王笑倒也想过给她们换个地方……但太麻烦了。
他懒得处理这种事,想着等王康进京了,让王康再去找个宅院,不是很省事吗。
毕竟京城刚收复,他还有许多琐事要忙……
比如,北楚政权定鼎燕京之后,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济南大量的人员物资要迁回来,还有往后的钱粮也要运输。走漕运还是走海运?走漕运的话运河要大修,银子从哪里来?走海运的话,百万漕工的生计怎么办?
比如,北方的所有粮食储备已经消耗殆尽,不仅是因为乾朝最后的挥霍,更多的是在经年累月的战乱中被消耗掉,清军退出关外时带走了一部分、焚烧了一部分。而寒冬已至,山西、河北今冬又有灾情,从哪里找银子赈灾?
再比如,边境要派兵马防御,就算不再修筑防御工事,每天也要消耗许多钱粮,关宁、蓟镇、宣大等地又再次成为了一个可怕的吞金兽……
总之地盘、人口没多翻一倍,要花的钱粮却是成倍成倍的增长。
北楚就像是个穷光蛋,把最后一块铜板都花在北伐上,现在翻开兜一看,里面空空如也。
每次进入皇宫,王笑都有一种穷到骨子里的感觉。
除了钱粮,北伐战事的收尾,定鼎燕京之后的安排,大大小小的事也一大堆……
偏他焦头烂额之时,竟有五十三名官员联名弹劾他,弹劾的罪名还很多,什么宫中骑马、夜宿皇宫、结交外虏、私通妇女……
王笑翻到这些奏书的时候还有些诧异……你向我弹劾我自己?
他稍微能体会到延光帝当年的愤怒了。
——国事繁重,你们正事不做,纠着我一点私人小事?
但他也不像延光帝那样暴跳如雷,他能理解这些人。
以前是流亡政权,有些事那些清流文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切以大局为重嘛。现在回京了,气象不同了。
巍峨的紫禁城,让人一看就想守护它的秩序。
宫内骑马,马粪落在那价值连城的金砖上,成何体统?
……
理解归理解,王笑认为这些人是太闲了,把一大堆的政务分派给他们。
这种‘不计前嫌、反而委以重用’的态度很快赢得了百官的夸赞,并且又有人前仆后继地弹劾王笑。
直到十多天后,这些官员被沉重的公务压得透不过气来,同时又有许多没能办好差事的官员被王笑狠狠地贬谪,这场闹剧才得以缓解。
但也有个别官员,既拼命地完成了王笑压下来的差事,又孜孜不倦地弹劾王笑。